[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良弼等支世系流向考察
作者:吴学良、吴维夏、…    信息来源:吴氏QQ群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8-26 |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吴良弼等支世系流向考察


吴延预家族,广东、贵州、 云南、四川皆有后裔。广东汕头有吴绍仪家族,州、云南、四川有吴毅仁家族。 

毕节吴氏主体是吴毅仁后裔中的吴良弼支系,有600余年历史。据流传各地老谱本,有皇帝、泰伯、仲雍、季札等先祖,有长沙王吴芮以及大司马吴汉的记载,故应归宗季札征生支系。溯其源,支系源起季札。 

季札,泰伯仲雍十九世孙,寿梦第四子。据史料记载,生于周简王十年(前576年)乙西四月十八日。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前485) ,享年92岁。季札受封于延陵、食采终身,史称延陵季子,“至德第三人”。生五子:长子逞之,早亡于山东,有后裔。次子征生,三子重道,四子子玉,五子木熹。后裔人丁兴旺,宗族昌盛, 中国姫姓吴氏,季札后裔众多。季札居延陵(江苏江阴)。吴国失国后,后裔也有以延为氏和“延陵”为氏者。 季札逝世,葬延陵。«越绝书»裁:“毗陵上,湖中冢者,延陵季子冢也。去要七里、上湖通上洲。季子冢,古名延陵墟”, 即今江阴曁阳乡曁阳门外三十里申浦之侧。 历代,百姓为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圣祖,修建了雄伟壮观的'季子陵园”,坐落在申港河西岸。有下、中、上三层,下部为广场,中部为石阶平台,上部建有殿、亭、碑、墓。 占地l0余亩。墓高一丈八尺。茔城回43步。晋太宁元年( 323年)为王建殿于墓南300步,周坦广365步,并派50户守卫王墓。大殿上卦有康熙手书“让德光前”金匾。 明代进士竹节:“至德第三人”,“万古不磨”匾。两旁抢楹联:“星斗夜寒君子墓  风雷时护圣人书”。殿中央有季札的塑像,前殿矗立世代传称的“十字碑”,是孔子去楚时瞻其墓书古篆:“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季子墓四周为古树修竹所环绕,据传有棵春秋时所栽的银杏树和一棵参天挺立的金钩树,使墓地更显肃穆庄严。元代诗人刘子寰拜揭季子庙时写道:“有吴何代无陵墓,万世唯知季子坟”。宋元佑年间,降旨封季子庙为嘉贤庙,南来宁宗时封季札为昭德候。 

季札陵,江苏省江阴县申港镇政府投资修整,扩大为季子陵园,蔚为壮观,是吴文化肇基地之一。  

在夫差亡国之前,已有吴姓子孙外迁。如太子友,王孙弥庸流落他国。余昧儿子盖余和烛庸,避难至楚,家族迁于河南沈丘一带。王僚子庆忌流亡到宋国。阖闾弟夫概迁居棠溪。他们都另立门户,开创新姓氏。越灭吴后,太子友未归,流亡北方。新太子吴鸿,流亡到江西婺源,后裔发展成为今江西、安徽一带吴姓中最古老的一支。 

季札五子中,国破家亡后,长子逞之,子濮梦避难太湖东洞庭武峰山。次子征生孤身一人,携子启蕃逃离家乡,避难齐国,被齐平公接纳。征生客死他乡,葬齐国葵丘,今山东淄博市。启審在征生的严教下,知识丰富。齐平公逝世,子宣公继位,田和为相。田和弄权,排斥异己,征生告诫启審说:“凡事小心速慎。”征生死后,启審投奔鲁国,后官任鲁相国。娶鲁国贵族叔孙氏女为妻,因而家室又迁到山东曲阜,死后葬曲阜。启蕃子名诩 ,弃政学文,在孔门弟子颜高门下学儒家学说,颇有名于当世。诩有二子:暨、售。诩卒、葬山东胶南琅邪台。暨后裔,散居齐鲁之地。次子售有三子:次子弥庸,因巻人鲁国政争,失败后逃亡到晋国。征生后裔由山东迁山西。传至吴申,少时随父厥由从山西英城迁居楚国城,今河南淮阳。 申自幼好学,为人机智,广交益友,善结名士。声华朝野,深得楚考烈王的尝识,委以重任,封大司马。考烈王二十二年(前241年) ,楚和诸候一起攻伐秦国,战败而退,楚国日弱。当时已是战国末年,秦统一天下之势已成定局。吴申见楚国必亡,于是激流勇退,弃官归里,携带妻儿老母,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在江西庐山,以诗礼教育长子芮,次子莚。                     

 吴芮,泰伯、仲雍二十八世孙,才能出众,在秦时任番阳县令,为政廉明,深得民心。百姓尊称为“番君”。秦始皇吞并战国七雄后,穷奢极欲,横征暴鼓,大兴土木。士人对秦始皇指责,导致“焚书”、“坑儒”,丧失民心。秦二世即位,听信赵高谗言,法令日急,诛杀累累, 迫使楚闾佐(民夫)、陈胜、吴广掲竿起义,提出“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各地纷纷响应,芮王为第一个朝庭官员起兵响应。刘邦起兵小沛,项梁、项羽起兵楚地。吴芮亦率越人起兵,并派部将梅娟领兵从刘邦入关。吴芮则率兵转战西北,与项羽等人关破秦,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封他为衡山王(都城在湖北黄州附近)。以后在汉楚争权中,他率众拥护刘邦,摒弃项羽。汉统一天下,分封功臣,汉高祖谕旨:“故衡山王吴芮,与子二人,兄子一人,从百粤之兵,以佐诸候,株暴秦,有大功,为衡山王。 项羽侵夺之,降为番君。今以长沙豫章象郡桂林南海诺郡,立番君芮为长沙王,钦哉惟命”。食邑三千户。后汉除异姓王,独留长沙王吴芮。因沙场征战,积劳成疾,封王不到一年,于前202年6月病逝。葬在临湘,今湖南长沙。溢号“文王”。芮有六子:臣、郢、浅、阳、元、质。 女一,嫁英布为妻。     长子吴臣,于前202年吴芮去世后, 嗣袭二代长沙王。居临湘。在位8年去世,谥号“成王”。前汉书载吴芮长沙王,传至五世吴羌,乏嗣,国除。次子吴郢,初任长沙国柱国。后于高祖五年,被封为义陵候。食邑1500户。 

三子吴浅,汉恵帝元年(前194年) ,因父功德被封为便候,食邑2000户。便候国,在今湖南永兴县。在位37年,于前157年去世。谥号:“顷候”。吴浅后裔发达,繁衍至今。

四子吴阳,汉高祖五年,被封为沅陵候。在位25年,于前177年去世。 

《史记》“惠景间候者年表第七”记载:“太史公读历代封侯的记载,到便候时说:有道理啊, 把长沙王的受封明定法令甲篇之中,特别赞许他的忠贞。”长沙王吴芮家族,五人封王,九人封候,在汉初可谓荣极一时。吴芮六子中,其他几支只传三五代,惟三子吴浅一支,绵绵不绝,成为当今吴氏的主要骨干支系。

吴浅子吴信,汉孝文帝后元七年,嗣封为第二代便侯,在位6年去世,谥号“共候”。信子吴广志,孝景帝六年袭封为第三代便候。广志子吴千秋,承嗣第四代便候。汉武帝光鼎五年(前1l2年) ,实行削審政策,加之千秋“坐酬金罪”,候国被度。他从湖南迁居山西蒲州(今山西永济县西蒲州),千秋给长子取名衍陵,次子取名胤陵,寄予发展希望。果然北迁后,人丁兴旺。 衍陵娶妻刘氏,生子吴全、吴介。吴全又由山西东迁到毫(今河南商丘县东南)。全子隆居于毫。隆子复兴自亳迁居南阳生吴章。吴章西汉末年的学者,博学多才,任《尚书》学教授。是时王莽当权,勒令汉平帝母亲卫氏及外戚留居中山,不得人京。王莽长子王王宇和他的老师吴章及吕宽密谋新法。吴章认为,王莽刚愎自用,不可劝谏。王莽迷信鬼神,可伪造鬼怪变异来吓他,然后由己出面以推演灾异之法委婉劝说王莽。他们将鲜血酒在王莽府第门上。不巧,被门吏发觉,王莽知真象,大怒,即将王宇下狱,王宇饮药自杀,牵连被处死者数万人。吴章亦被王莽害死。葬于宛,今南阳市。吴章有子三:长子吴演,次子吴汉,三子吴洽。 传到吴汉,家族又昌盛一时 。 

吴汉,泰伯、仲雍38世孙,字子颜,生于汉元初元帝五年(前44年?)。父章被王莽杀害时,吴汉6岁,遂随母返河南安阳,幼年外出, 习武,后逃亡到河北渔阳,今河北密云,在燕、蓟之间往来奔波,贩马为生。他到每一地都结识英雄豪杰。公元17年,爆发了绿林、赤眉反王莽农民起又,西汉宗室刘玄、刘秀也以“复高祖之业”起兵反王莽,刘玄扩展势力,到河北一 带招贤纳士。更始政权时,吴汉被任为安乐县令,今北京顺义县。刘玄派韩鸿到河北,曾召见吴汉。刘玄称帝,日渐腐化,吴汉知刘秀礼贤下士,尊敬人才,说服北州(渔阳)太守彭宠, 两人一起投奔刘秀。刘秀任命吴汉为偏安将军,统领突骑出兵邯郸并占领了邯郸 ,显出他的军事才能,被封为“建策候”。吴汉为人“质厚少文”,刚直不阿。后经邓禹等人多次推荐,刘秀召见吴汉,认为他的胆识和谋略远胜他人,从此纳为亲信,參与刘秀创东汉基业。刘秀拜吴汉为大将军,发兵幽州,消灭了刘玄的势力。吴汉用计击败更始幽州牧苗增,斩苗增,夺幽州,收其部属。 他又统帅大军,彻底打败王郎,为刘秀消除异己,为刘秀夺得天下立下汉马功劳。25年,刘秀称帝, 吴汉被拜为大司马,封“舞阳候”。他又多次率兵平息余乱, 再封“广平候”。食广平、斥漳、曲周、广年四县租税。建武8年,吴汉率大军讨槐嚣。36年,吴汉率军攻破四川成都,灭公孙述,止豪强割据,恢复中国之统一。 吴汉班师回京,路过南阳,皇帝下诏:思准他回家上坟祭祖,并赐谷2万斛。建武十五年,吴汉已古稀之年,仍亲自指挥军队北击匈奴,大胜而归,迁代郡、上谷居民6万余人。十八年,蜀都守史歆在成都兵乱,吴汉只用百余天,就彻底铲除了史歆势力。诛史歆及部将200余人。 

吴汉沉着刚毅, 一生身经百战。每次出征,亲检装备,激励士兵。成竹在胸,士气高昂,因而战而得胜。吴汉虽被光武宠信有加,但十分谦恭。朝受命,夕出兵。固有一代英名。建武二十年(44 年),吴汉病重,光武帝往病榻探望,问他何求? 吴汉说:“余是愚憨之人,无文学知识。唯愿圣上谨慎从事,不要实行大赦而已”。古代国君和皇帝往往以实行大赦表示爱民。实行大赦,使坏人有机可乘,留下祸患。吴汉以此忠告光武帝。五月吴汉逝世,享年88岁,葬河南安阳。谥号“忠候”。因他是东汉开国元勋,是云台28将之一。葬日, 光武帝发北军五校,轻车,介士送葬。 规格与大将军霍光相同,荣极一时。吴汉娶博士卫公之女为妻,生子二:长子成(威) ,二子武(国)。长子成嗣封第二代广平候,次子武嗣封新蔡候。 

吴汉后裔多居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湖北一带。古汝南都,在汉高祖四年(前203)设置,是唐朝七大郡之一。 汝南部轄37县 ,今河南东南部、西南部、安徽西北部多皆辖区,治所在今河南上蔡县。吴汉墓在河南安阳县,亦传葬在靠近河南省附近的湖北枣阳县。汝南部辖今西华、项城、沈丘、 鄣城、商水、淮滨、息县、正阳、确山、西平、遂平、汝南、郭蔡、平兴、广川、界首、颖上、太和、阜南、临泉、信阳、上蔡等县(市) ,有的县已在今地图上消失。吴姓多居上述各县 。汝南郡临近的今湖北枣阳、随县、大悟、红安、麻城,以及新设立的河南新县和安徽临近县,吴姓族人颇多。汝南郡及其周边地区,是吴汉后裔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吴成后裔,移居江苏无锡、浙江一带。 

吴汉长子吴成(也称威) ,袭广平侯,长孙吴旦封濯阳候(今河南遂平)。吴成后裔吴如胜以吴氏家乘世系进呈朝延,汉恒帝刘志赞叹日:“贤哉吴泰伯,庆泽弥流长!”,如胜次子吴允承被封为奉祀候,敬祀新建的泰伯庙 ,举家由河南迁回故里江苏吴郡。今江苏、浙江一带及湖北、江西等省区,吴成后裔兴旺发达。 

吴汉次子吴武(又称国),封新蔡候(今河南新蔡)。吴武后裔散居全国各地。吴武4世孙吴域,是泰伯、仲雍42世孙,博通五经,东汉安帝徵为太常博士,不就。吴域长子乾英,配司马氏,生子懿,追封武顺候,赠太师。次子吴匡,斩何苗、许相,封司隶校尉。吴匡后裔分局河南、安徽、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各省,多是由北向南迁徙。 

吴武后裔吴质,是泰伯、仲雍46世孙,魏国人,居渤海部济阳(今山东济阳) ,曾显赫一时。吴质文才出众,为魏文帝曹丕器爱,初任元城县令,后拜为振威将军,谥威候( 《三国志. 魏书》) ,吴质、司马懿、朱铢、曹丕,号称“四友'。吴质女儿嫁给司马昭为妻,晋武帝司马炎尊为太妃。吴质子吴应,是西晋尚书。吴质孙吴康,宇子仲,也官至朝延高位。司马氏国戚吴质及其家属一直生活於渤海郡。 

吴质后裔吴隐之,是泰伯、仲雍 52世孙, 显赫一世,是大清官。吴隐之生年时,遇上了永嘉之乱”,举家南迁至江南丹阳(今江苏镇江)定居。隐之被东晋王朝起用,为官数十年,以廉洁著称于世。曾任太守、中书侍郎、度支尚书、中领军,任广州刺史时,留下“饮贪泉不贪''的传世住话。长子吴旷之,在卢循起义攻打广州时阵亡,次子延之,任江西部阳太守。 延之兄弟和儿子都是郡官或具官,“孝悌洁敬”的家风“尤为不替”(《晋书.良史》) 。隐之后裔,分迁江苏、江西等地 。 

吴景达是泰伯、仲多種60世孙,唐初任尚药奉御(御医)。62世孙神泉,官至司徒。到64 世吴澄,娶唐玄宗李隆基的第十六公主寿春(后封楚国公主)为妻,官至附马殿中监,子士彦,又叫士广,娶唐代宗第十二女普宁公主为妻,官附马卫尉卿士。到泰伯67世孙吴勐,唐朝翰林,朝延御史。 “安史之乱”后,朋党之争加剧,淡泊官场生涯,辞官不仕,漫游名山大川,最后选择了江西贵溪秀水山川,举家于唐宪宗元和年间( 806 - 820)迁徙于江西贵溪隐居(毕节老谱称金溪,可能是贵溪,金溪与贵溪是邻近县 ) 。 

泰伯、仲雍69世孙吴武陵,河南信州人(今信阳市) ,唐元和初擢进士,任韶州剌史,太学博士。吴武陵才华出众,善观局势,洞察力强,与韩愈、柳宗元为友。唐末“朋党之争”,被贬至湖南永州为官,举家由信阳迁湖南澧州。吴武陵侄吴汝纳,进士,河南府永县(今洛宁)县尉。任都江都尉,被权贵陷杀,汝纳向朝廷伸冤,汝纳弟汝湘得以平反昭雪,后举家从江都(相州)迁澧州。武陵子吴谥,生子满,满生子柽,柽生子天合,天全。天合子德徵、成明。德徵,讳承,唐末进士,任福州观察史,晚年隐居福建长溪,生子延预、延年。天全,博学多才,淡泊官场,朝延征聘多次不就,隐居教书为业,严于课子,生子璋,璋生子延祚、延望。延祚是宋朝开国元勋,吴延预亲堂弟,吴毅仁叔父。 

75世延预、延年、延祚、延望是泰伯、仲雍73世孙天合、天全兄弟之孙和侄孙。天全孙吴延祚,在五代十国周仕宗北征时,留守长安,继后又担任检校太尉、枢密史,后赵匡胤“陈桥兵变”,又随赵匡胤南征北战,宋朝建国后受封雄武军节度史,镇守北大门一西安。 延祚是宋朝开国元勋。其子元辅、元载、元范、元康、元吉、元庆皆为官,元康才华出众,官居七州节度史,是宋太宗附马,娶太宗第四女蔡国公主为妻。延祚部份后裔迁华阳(今成都) 。传到吴延祚七世孙吴革时,以家乘呈宋徽宗,徽宗还为吴氏族谱作序。宋徵宗为吴姓撰序,序中指出吴隐之是吴革远祖,将宋朝至晋朝的这一世系予以佐证定论。 

天合孙吴延预,五代十国时任后唐三边总制,宋朝建国后追封为兵部尚书,妣浩赠一品夫慈念黄氏。延预晩年自河南返福建武平,又自福建武平徙广东潮州,创潮汕左厢右贤坊,是潮汕始祖。延预生于唐朝光化三年岁次庚申七月十二日(900) 。子四:长子绍仪,次子毅仁,三子益立,四子迁徙失考。绍仪居广东潮汕,任宋历官朝散大夫,子元宝、应龙。元宝官奉谊大夫,隐而不仕,应龙( 讳烈)宋进士,任福建汀州太守。 绍仪孙宗统、宗定,长子宗统为宋翰林侍讲,妣赠夫人肃雛姚氏,子慈翁、复古。慈翁,国子监教授,复古字子野,宋皇宫教授,御贈号远游先生,妣赠一品夫人贞阃许氏,复古是潮州八贤之一 。三子益立后裔居福建连江。 绍仪,是毅仁长兄。 

泰伯、仲雍七十五世孙吴延预次子吴毅仁,生于五代龙德二年岁次壬午(922) 。 毕节吴氏族谱老谱本中,有“长沙王吴芮”、“大司马吴汉”、“宋潼关总兵吴毅仁”记载。吴毅仁是泰伯、仲雍何代孙?是何分支世系?记载不明确,也就是说断代,不知上朔源头,自明洪武初年以来,数百年皆如此状况。直到20世纪80 年代的《吴氏族谱》中,才出现“吴绍字毅仁'' 之说。 经1997 -2008年重修族谱,内査外调 ,证明”吴绍字毅仁“是两人,不是一人。吴绍,是江西吴宣第三子,吴宣先公曾有”尔等虽布衣”遗言,吴绍世居江西南丰,且南丰谱从吴绍以下10代,证明与吴毅仁无关,“吴绍字毅仁”是伪造,吴绍、吴毅仁各是一人。又经査证,广东汕头吴延预家族谱系中,有吴毅仁记载,是吴延预公次子,时代、官职、妻名、子名、流向, 同毕节老谱记述完全一致。断代600余年的毕节吴良弼家族,终于在盛世华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年代(2001 ) ,归宗于吴汉一吴武一 吴质一吴隐之一吴武陵一吴延预世系, 溯源寻根到吴芮一征生一季札一泰伯、仲雍一黄帝之根,了却了族人数百年有近祖无远根的宿愿! 

吴毅仁,五代时仕周官,居三都掌,周世宗时,南唐李景作乱,世宗命赵匡胤为帅,毅仁为乡导先锋征讨,安徽清流关一战,活捉黄甫辉、姚凤。 封毅仁为越骑司马,任湖北黄州协镇。赵匡胤登基,吴延祚镇守宋朝北大门西安时,升毅仁为潼关总兵,调防潼关重镇。毅仁娶许国辅之女为妻,生子弘,任袁州牧。弘子治从。 

吴治从,泰伯、仲雍78世孙,于宋真宗咸平二年(999 ) ,以散骑校尉分防信安(今麻城) ,镇守南北出入要道虎头关,置产于麻城县孝感乡绿豆社大石板吴家村。其孙安荣由吴家村迁麻城县城居住,孙平衡又迁回孝感乡。安荣弟安华另迁。繁衍到83世吴天柱,生于宋靖康元年(丙午< 1126 >年) ,文才超群,淡泊仕途,孝顺父母,与祖母同年同月同日辞世, 传为佳话。 泰伯、仲雍85世孙吴超凡,生子学孝、学贤、学顺、学义,学义生仕美、仕仰,仕美生龙、虎、刚、强四子,长子吴龙,生于元世祖壬辰年(1292) ,子朝举、朝德。泰伯、仲雍89世朝举生于元泰定元年( 1324 ) ,娶洪氏,生四子一良弼、良玉、良富、良金。 次子吴虎,生朝清, 朝清生子独开。三子吴刚,散居云南宣成一带。四子吴强,失考。泰伯、仲雍90世孙良弼、良金、独开、吴源,明朝初年奉命调北征南, 子孙迁居贵州、云南、四川各地 。 

吴良弼,泰伯、仲雍九十世孙。字亮工,号关宝,生于元.惠宗至正八年( 1348 ) ,武科出生。 明洪武十四年以旌武随傅友德将军远征云南元·梁王,在傅友德身边任职,任孝感元成(百户) ,十五年进驻毕节,镇守云南、贵州交界要道二龙关,洪武二十一年开设五十屯堡,又屯田有功,一年自给军粮,升千户,不年,又因功准加袭一子,子孙终明。吴良弼有子公华、公普、公荣,世传25世,人口20余万,分布在贵州、云南、四川三省毗邻40余县(市),历史600余年,以良弼始祖续谱至今,已形成一支广及云贵川三省遍及若干省的大家族。良金直落籍云南威信墨黑。独开于调北征南时,随军征战,与吴独令等人黔先公,共同作战,驻今黔南一带,后裔昌盛。吴源、自洲落籍云南宣威、威信一带。     20世纪90年代,镇雄《吴氏族谱》,居然将入黔始祖名号、职务及系属变更,伪言吴良弼是朱元璋赐名,实名是“安陆候吴复”,又名良贵,职务是“安陆候”,孝感参将、芒部(镇雄)总兵、二龙关千户侯,吴良弼是夫差后裔等等,且将以上伪编内容纳入朝举、吴琛公等序中,妄图证明历史上早已有“记载”的史实编篡此谱所作所为,引起族人愤怒斥责,伪造族谱,必然是破坏血缘文化是实事求是的原则,毫无文化价值。毕节吴良弼家谱编委,已及时作出否定上述伪编谱史的决定。吴良弼家族族谱编委,经过10余年奋斗,内查外调经无锡《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最终认定,吴毅仁是季札——征生——吴芮——吴汉——吴武(国)——吴武陵——吴延预——吴毅仁世系。

上述考证,经十数年,也收集大量资料,并得到总谱的认可,所列资料不一一列举,可分别整理,大家参考之。

现也有新考,提出吴芮为夫差系,必然和本考证有区别,但没有经过充分考证前,先以此考为准,等有更充分资料,进一步考证。另有吴龙其他分支的新发现,应该充分收集资料,并完善之。至于湖北老谱与本考中间世系不同,可以理解为吴毅仁世系认定,这是非常重大的新的发现,也是本考之主要依据,目前得到广东汕头吴延预家族谱系的论证。而湖北老谱,可能是也是编辑年代较晚,对上源祖系可能也存疑,不排除接错世系或者有断代之说,当然,要把这些说清说准,当然有待于更新更多资料的收集与考证。

本谱系,有几个问题还有待于更准确查证:

1、吴芮是征生系还是夫差系,现在各谱不全一至,有很大分歧;

2、吴隐之至吴吴毅仁之间,还是存在资料不足之处,或者还要更多别的谱系做为论证。

3、吴龙以下,各支是否能统一为一总谱呢?

吴学良、吴维夏、吴学友、吴诗镕整理。  最后一段为吴进华所加。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