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沧州明初移民分析
作者:吴宝兴辑录    信息来源:吴宝兴提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10-11 |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蒙元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年号为洪武,史称朱元璋为明太祖。为稳固皇权,朱元璋血腥剪除功臣势力,同时将二十几个儿子及一从孙调派至边境重地,分封为藩王,企图以朱姓藩王保证皇权长治久安。公元1370年,四子朱棣封燕王,1380年,二十岁的朱棣就藩北平(即今北京,古称燕),坐镇北方边境。在其后的二十余年间,燕王朱棣在北伐蒙元残余势力的战争中屡获胜利,壮大为最有实力的藩王。
    公元1398年六月,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于南京。而皇太子朱标已于1392年早逝,根据太祖遗诏,朱标之长子朱允炆即位,时年21岁,年号为建文,史称建文帝。建文帝是一个温文尔雅书生气足的年轻皇帝,他倚重几位儒士推行古代典籍中所记载的乌托邦式仁政,招致了灾难性后果,特别是废除藩王的急促举措,激化了中央政府与各地藩王的矛盾(汉武帝成功削藩可资对比)。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打起清君侧(意即清除皇帝身边的奸臣)的旗号起兵叛乱。经历了三年的血腥战争,燕王朱棣的军队从北平向南推进,于1402年七月彻底击败政府军,攻克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皇四叔燕王朱棣登基称帝,年号永乐。这场战争史称靖难之役。所谓靖难,是指燕王声称皇帝被奸佞挟持,国家有难,故出兵平息国难。这当然是燕王杜撰的掩盖之词。
    靖难之役历时三年,在战争相持阶段,政府军和燕军在北平和济南之间展开了惨烈的拉锯战,为河北、山东诸地的原住民带来了深重灾难。殃及沧盐一带最甚的两场战役,是发生于公元1400年的济南之役和东昌之役。该年四月,燕军在白沟河大败政府军,并乘胜向南追击至德州,在攻打济南的战役中遭受政府守军的重创,围城三个月而不下,燕军兵败而归,是为济南之役。民国五年刊印《盐山新志》记载:燕军之战德州,攻济南,纵横出没,惟天津以南,济南以北,被祸最酷。
    该年十月,燕军奔袭沧州(今旧州),仅用二日便攻克,之后燕军南下山东东昌府,与政府军决战,大败而归,这是燕王起兵以来最惨重的失败,史称东昌之役。其中沧州之战给沧盐一带带来灭顶之灾,《盐山新志》记载:建文以盛庸驻德州,吴杰、平安守定州,徐凯、陶铭筑沧州,相互犄角以窥燕。燕王以德、定二州皆城坚守备,难猝下。独沧州土城,溃圮日久,天寒雪冻,筑之不易,乘其未备,急驱攻之,此土崩之势也……遂拔其城,生擒凯等,余众悉降,燕将谭渊尽坑杀之。沧城由是破废,后乃移治长芦。沧城距盐山今治仅五十里,其时沧盐居民争起义以抗燕军,燕军恨之,遂赤其地。畿南兵祸之惨,遂为亘古所仅见。燕王立,永乐二年,始迁民以实之。迄今土人率云燕王扫北。(译文:建文皇帝命令盛庸驻守德州,吴杰、平安驻守定州,徐凯、陶铭修筑沧州城墙,相互为掎角之势,窥探燕王的军队。燕王认为德州、定州城墙坚固,防守完备,难以快速攻下。只有沧州的城墙是土质,溃烂倾倒很久了,而且天寒雪冻,修筑城墙很困难,所以决定趁沧州守军没有准备,急行军攻取沧州,这实在是土崩之势……燕王军队攻克了沧州城,活捉了徐凯,其余守军都投降,燕军将领谭渊将投降的守军全部坑杀。沧州城因此破废,后来便迁到长芦即现沧州城。旧沧州城离盐山县城只有五十里,那时候沧州、盐山一代的老百姓争相起义抵抗燕王军队,燕军痛恨,于是大开杀戒,鲜血将大地染成红色。北京以南战祸惨烈,自古历朝历代没有见过这么严重的。燕王登基当皇上后,在永乐二年,才从外地迁移老百姓来充实此地的人口。至今当地人还总说燕王扫北的事。)沧州之战中燕王军队对当地百姓的血腥大屠杀,超过了济南之役。

    公元1402年,燕军转入战略攻势。燕王率大军长驱南下,在安徽灵璧大败政府军,之后攻克南京,称帝,史称明成祖,改元永乐。永乐二年(公元1040年)朱棣下诏从江南、山西等人口密集之地大规模移民,充实被战争摧残的北平、永平、保定、真定、河间,以及济南、东昌等府,史称永乐迁民。明朝建立后,蒙古人的骑兵一直是北部边境的最大威胁。朱元璋将四子朱棣封为燕王坐镇北平,其用意即是抵御北方的蒙元残余势力,而朱棣的军事力量就是在他为燕王的二十余年间与蒙古人的历次战争中壮大起来的。朱棣称帝后,于1410~1424年之间发动了五次剿灭蒙古军事力量的战争,其间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1424年成祖朱棣病逝于第五次征伐蒙古的归途中。
    事实上,沧盐一带并非战争的唯一重灾区,北平府、永平府(今唐山一带)、保定府、真定府(今石家庄、衡水一带)、河间府(今沧州一带),以及济南府、东昌府均是战争极度惨烈的主战场。作为朝廷的叛军,燕军在各地均遭遇军民的抵抗。

    有关靖难之役以及永乐移民的史实与数据,史书并无记载。历史学者曹树基在《中国移民史》第五卷第八章中,曾对河间府属县的自然村建立时间做过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在移民完成后,原土著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仅为10%左右。可以推断,移民总人口总是大大少于战争中损失的人口,所以河间府在战争中损失的人口,一定大大高于90%。盐山、孟村二县地名资料中,极少见到原住民的村落,包括乡间流传为幸存原住民的边务村,根据《盐山县地名资料汇编》,实际上也是移民村。
    根据《沧州地名志》,靖难之役后,今沧州境内原自然村落名大都消失,仅剩471个村名保留战前旧村名,而且村民也未必是原住民。1983年时沧州地区有自然村落5499个,可见有91.4%的自然村是永乐移民后新起名。有相当比例的村名保留了战乱和移民的痕迹,再如盐山县璋璧村,因战后幸存原住民以残壁为屏障而立庄,故取名障壁,后改为玉字旁的璋璧,寓美好之意。南皮县的叶三拨、马四拨、段六拨、于十波等,则记录了战后该地移民抵达的批次。
   《明史》与《明太宗实录》中有北京城及顺天府永乐移民的数据记录,可惜缺乏河间府数据,嘉靖《河间府志》也没有相关数字记载。学者曹树基根据八九十年代之南皮、盐山、孟村、河间、青县、吴桥、沧县七县的《地名资料汇编》进行的自然村落数量统计,永乐移民完成后,河间府人口构成如下:
永乐移民来源
自然村落数量
比例
24.6%
山西
12.2
山东
29.6%
滦州
16.8%
南方
4.6%
河南
6.9%
军籍
2.3%
    河北其他
    未经历战乱的山西成为移民的最主要来源地,史载山西太原、平阳二府泽、潞、辽、沁、汾五州丁多田少及无田之家,分其丁口,以实北平各府州县,每户给钞,使置牛具、子种,五年后征其税。民国《交河县志》载:成祖永乐二年迁大姓实畿辅,邑内居民多由外省迁至,土著甚少。诏开闲田,永不起科。(译文:成祖永乐二年迁移外地大家族的人口来充实首都周围地区,交河县内的居民多数是从外省搬来的,原住民非常少。皇帝下令可以开垦闲置的荒地,永远不征税。)政府为了鼓励百姓搬迁到人烟稀少的战争灾区,采取鼓励开荒,免征税赋甚至永不征税的优惠政策,甚至发钱、发耕牛、农具、种子。尽管如此,移民政策仍然带有强制色彩。南皮县三拨、四拨……等村名,唯独没有一拨、二拨,实则因政府移民官谎称已有两拨移民已先期到达,哄骗移民前往。移民一旦落脚定居,不允许重返故里。
    在盐山、孟村两县的地名资料汇编中,有不少村落自称随龙伴驾,意即其祖上是燕王朱棣的战将或功臣,靖难之役后皇帝赐占单龙票来此占田立庄。我以为其中有相当比例是出于攀附,来自军籍以及南京的移民终归属少数,更多的移民是出于官方移民。
    既然根据滦南、盐山二县的地名资料以及《中国移民史》,二县于永乐二年新建村庄均占90%左右,且永平府滦州永乐移民来自山西和江淮,而河间府盐山县的永乐移民又有相当大的比例来自滦州,所以山西或江淮移民先迁滦州,转而再迁盐山。
    永乐二年滦州在大量迁入人口的状况下还大规模向河间府盐山县移民,滦州的永乐移民人口比例只有37%,而有充裕的土著人口向盐山迁徙。而迁盐的滦州人,即便是二三十年前的洪武移民,但已经在滦州居住一代,故自称滦州人并代代相传。那种山西永乐移民先迁滦再迁盐。
    洪武移民的背景略有不同,经过元末的连年战争,全国范围内人口均遭受巨大损失,洪武移民是在京师(约今江苏、安徽)、湖广、华北等范围内展开,相关内容可参阅《中国移民史》。关于永平府的洪武移民,《明太祖实录》中有迁辽东瑞州边民入滦,以及迁山后降民5302100人入北平、永平府的记载。但根据《中国移民史》此处的山后又称北平山后,是指今河北宣化至辽宁辽阳区域,与山西山后陆州想去较远。《中国移民史》又称:洪武时期来自瑞州的移民在自然村统计中已无法觅得,而来自山西和山东的移民在文献中又无处查询,姑且存疑。为什么滦《明史·太祖纪》:洪武四年三月,徙山后民万七千户屯北平。六月,徙山后民三万五千户于内地,又徙沙漠遗民三万二千户屯田北平。《罪惟录·太祖纪》记载:洪武四年六月
⋯⋯以山后民十九万六千余内徙,给粮入籍。《明太祖实录》卷86记载,洪武六年从辽东瑞州迁边民入永平府之滦州,人数不详,卷115记载,洪武十年前山后降民5302100人往北平、永平二府。真是的山后,是北平燕山以北,西起大同、宣化,东至辽东的边境地带,与山西山后六州无涉。

    综上所述,明洪武初年,数次迁燕山以北至辽东的边境移民入滦州,此即所谓山后移民,时间大约在洪武四年至十年(公元1371~1377年),即朱元璋推翻元朝初登龙位时。靖难之役后,为弥补滦州人口遭受损失,朱棣诏令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再次移民,土民编社,迁民编屯。此时,原洪武山后移民已经居滦二三十年,被当作土著编入四十一社,而新到的永乐移民则编入二十六屯,由于在靖难之役中永平府人口损失少,故有一部分滦州人被诏令迁出,充实战争重灾区河间府【沧州】,多迁入盐山县。这些迁盐滦民以滦州为祖籍地,代代相传至今。而由于其它错综复杂的原因,永平府在输出少量移民的同时,也接纳了一批永乐移民。按照土民编社,迁民编屯的原则,靖难之役前的居民,无论是元末前古村民还是洪武移民,均编入四十一社,而新迁入的永乐移民编二十六屯,社屯制绵延至清末方废。
    永乐二年编入的村庄,应当是元末土著,以及洪武移民。根据《明太祖实录》洪武移民来自西到北平山后,东到瑞州的大山后边塞地区,与山西无关。
    靖难之役中,永平府的人口损失,应少于河间府等战争重灾区。永平府永乐移民的来源:关于移民的原籍,文献中的记载多称南方或江淮,如康熙《永平府志》 《风俗》中称永平因靖难为东兵残伤,而四郊半墟,召南方殷实户就荒地而栖止,谓之屯,如古之移宽乡意也。然而,在今天的自然村调查中,却看不到这么多的江淮移民。大量的移民虽然说来自南方,也仅仅是就永平府的地理位置而言,而在不多的一些元末以前的村庄中,竟然有40%自称他们来自山东和山西,这到底是移民们将他们的迁入史往前追溯呢?还是老土著附会移民的原籍呢?我们并不清楚。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些被编入的永乐移民村,在当代的地名志中被模棱两可地附会为山西山后六州移民,实际上,他们更应当是江淮移民滦州只是移民分丁所,而土民编社,迁民编屯,以及永乐滦民迁盐,是厘清历史谜团的绝佳线索。民国《盐山新志》之金石篇有大量墓碑证实永乐滦民迁盐


                                   吴寶興简录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学慧    责任编辑:吴学慧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365比分网址新年贺词
    黄龙吴氏宗亲举办一世祖礼孙公诞辰800周
    四川省部份吴氏辈派
    麻溪吴氏族谱(下)
    麻溪吴氏族谱(上)
    吴氏宗亲有个“厦门家”
    赤水河流域衔接世系垂世表
    湖南宁乡迁南京吴氏情况
    重视历史沉淀  发掘民间瑰宝
    湛江一年轻女孩的生命在呼唤:好心人救
    萍乡吴氏大宗祠奠基仪式暨萍乡吴文化交
    环太湖吴文化学者齐聚常州 为延陵季子铜
    《启丰公袭职敕书 文》
    皙公永新吴氏八派
    世万12世胜文、胜武世系
    开山鼻祖吴应祥至耳孙(大代)明清时期
    宋元明代季札鼒系至应祥支族
    唐前季札子玉系鼒支脉络
    湖南平江吴氏大宗祠12月举行峻工十周年
    江西丰城曲江龙津下渡口吴氏源流
    《永兴吴氏通山县宗亲联谊会》代表团首
    河北保定吴氏统谱
    沧州吴氏豹公八世孙沂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