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从明清移民追溯敦煌吴氏文明
作者:吴建忠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2 收藏|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根据中国档案历史资料记载,元朝统治中国只有近百年,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难,却是其他朝代难以比拟的。那时候,黄河两岸就流传着一句歌谣:“石头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在中原一带兵荒马乱之时,山西晋南一带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一是那里有元将扩廓帖木耳(绰号“王保保”)镇守。此人骁勇善战,足智多谋,再加上那里四周都是崇山峻岭,易守难攻,具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起义军虽多次发兵进攻山西,可终因地形险要而屡屡败北。另一方面,正好那些年山西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于是便呈现了人丁旺盛,经济发达的景象。据记载,洪武十四年(1381年),河南的总人口是189万,河北总人口189.3万,而山西却多达403.4万,比河南,河北两省的总和还多。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使刚刚建立的明朝政权能够长治久安,在这种情况下,自山西往中原一带移民,就成了理所当然了。
    从各种历史资料上看,明朝大移民最早开始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直至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历经50年时间。移民采用招诱、征派的强迫办法。还颁布了一些具体令,如同姓同家不能迁到一地,在不少地方都流传着“打蜗牛”的传说:当时洪洞县有姓牛五兄弟,在大槐树下即将分别之势,为了留个纪念,以备将来续祖寻宗,便将所带的铁锅打碎,兄弟五人各拿一块,作为将来认宗的标志。
    “木有本而根深叶茂,水有源而源远流长”。一水之流而万脉,一木之茂而千条。虽然从明朝洪武,永乐年间大规模迁民至今,悠悠五百载,迁民后裔遍及海内外,伟人名士、英雄豪杰不可胜数,虽身居异地他乡,且尚未忘祖。 “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一棵古大槐树,魂系许多代,几个世纪以来,洪洞古大槐树迁民遗址,被海内外华夏子孙视为“家”称作“祖”,看作“根”,成为众多人心目中的故乡。正如明朝光绪末年江苏知县刘大观诗中所云:“此地别故乡,明代迁移忙。五百余年后,古槐民不忘。”1994年元月江泽民视察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民遗址提词:“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现在,敦煌有人要问,你是那里人,十有八九都来自“大槐树”下。我想既然是皇帝下旨,吴氏宗亲也不例外,当然我还没有找到准确历史记载。
    有史可证清雍正年间随甘肃五十六州县移民迁敦屯田。如:敦煌市莫高镇泾桥五组吴氏家族,据敦煌崇信坊家谱记载,吴氏家族来敦首辈之子吴海出生于雍正元年三月一日,乾隆四十五年二月七日告终。吴氏家族是一个勤劳奋发的肯学上进,事业有成,人才辈出的家族,他们把所学的知识与发展家乡的农业生产紧密结合起来。党河水是敦煌人民的生命之水,它灌溉着敦煌市几十万亩良田,养育着敦煌人民。党河水水量有限,要适时灌溉好全市几十万亩良田,需要制定一个《敦煌十渠配水方案》,乾隆年间政府布告:社会贤达,仁人志士,贵官墨客竞标《敦煌十渠配水方案》。吴氏四代孙吴美积极探索,细研深钻,他深入农家,走访调查,虚心讨教,并与当地管水人谈经论道,深入各灌渠受水地域分土取样,用秤称量,药水和拌,蒸笼取样,再用仪器分析,测量出各地域土样的酸碱度、土质优劣,含沙多少,地下水位的高低等等,把样品排队分析,以此制定出《敦煌十渠配水方案》,吴美的方案中标了。政府奖励雕刻有“生元吴美”木质大红匾,高悬于吴氏庄园四格门大上房门楼之上,此匾一直保存至2005年,因保存不当而损坏。
    五代孙吴天佑于咸丰十年九月亲自主持操置家谱,后辈续写八代,至今保存完好。吴氏子孙保存传承二百八十余年,可谓吴氏家族传世之宝。吴氏子孙吴建诗的爱人王淑英,勤俭持家,孝亲敬老,2010年荣获“全国孝亲敬老之星”的称号。
    这些年吴氏宗亲们在档案馆的查阅,登门拜访吴氏老人,叩拜吴氏留下宗谱,收集整理,完成了甘肃省敦煌市吴氏宗族名录。沙洲镇,莫高镇,郭家堡乡,月牙泉镇,七里镇,肃州镇,敦煌农场,转渠口镇,黄渠乡,阳关镇十乡镇宗亲族谱名册。梳理出了五支吴氏宗族族谱。建立健全吴氏宗亲英才录和尊老敬老档案及制度。
    为了弘扬至德精神,传承吴氏文化,发扬吴氏的高风亮节,艰苦卓绝的创业精神及丰功伟绩,以激励后人学习。我们将不断努力搞好吴氏文化的收集整理,给敦煌文化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为当地经济发展增砖添瓦,迎接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简:文博会)2016年9月将在甘肃敦煌市举办。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wcb888    责任编辑:wcb888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江南最大祠堂”吴氏家庙风雨870年
    祖庙大铁鼎吴氏鼎鼎有名
    季子庙碑后记
    吴居厚大清楼宴咏诗
    吴氏庵堂:新市回龙庵
    吴绪堂家规
    吴浪家风故事
    茶林吴氏寨门
    幸福年年马家寨
    吴氏“新家训”写进家谱
    西园吴氏宗祠概述
    吴歌锡剧  双娇绽放
    广西贺州黄姚吴氏冬祭
    保留伊玛堪文化 热血“绝命家书” 祖传
    江西省丰城市隍城镇斜溪吴氏宗祠
    诚信谦恭  为立身之本
    瑞安吴氏《泰伯颂》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