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泉郡黄龙溪北吴氏宗祠
作者:佚名    信息来源:摘自《丰泽文化丛书》之《丰泽古厝》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6-11-4 收藏|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冬日的暖阳挥洒着久违的热情,明媚的阳光抚慰着一片古老的村落,让我心底升腾起一丝亲切而怀旧的暖意。周末的一天,区作协组织到丰泽北峰街道西埔村采风。一走近西埔,只见四五座古老寂寞的闽南古大厝错落有致地呈现在村口,虽然有些颓废破落,却也透出几份昔日的气派。在现代城市的边缘,竟还保留一处这么完整的明清时期古民居,这着实给我一份意外的惊喜!可以说,在钢筋水泥构筑成的城市丛林中,这已属十分罕见的了。

 

我们在古民居的巷道中穿梭着,恍然有种时空穿越的感觉。那斑驳厚重的门扇,那苔痕深厚的瓦当,那砖饰脱落的古墙,这一切无不深刻着岁月留下的痕迹与沧桑。我们在吴拱震故居里的深宅大院中徘徊流连,感受着清末一代名儒的书香雅韵;我们在吴某人故居的偌大门庭前怀旧幽思,追寻着那一段“猪母戴金环”的民间传说;而在吴氏宗祠里,吴氏后人为我们沏一壶浓馥的老茶,并为我们慢慢讲述着吴氏先人的前尘往事,伴着那袅袅弥漫的茶香,关于黄龙溪北吴氏的故事也慢慢从历史的烟云中走来。

 

泉郡黄龙溪北吴氏渊源流长。宋时,黄龙族一世祖吴礼孙就在清源山与晋江水之间的黄龙溪畔肇基发祥,繁衍生息。元初,黄龙族四世祖吴希勉开始从黄龙溪边的溪墘村扎根栖居,分枝散叶。至吴氏九世时,又从溪墘村分居西埔村,十六世时又分居潘山村,故黄龙溪沿岸的三个吴氏村落,当地人又称“三乡吴”。如此算来,黄龙族四世祖吴希勉也就成为黄龙溪北的始祖了,如今座落在北峰街道招贤社区西埔村的泉郡黄龙溪北吴氏宗祠,也称为黄龙吴氏四世希勉公宗祠,吴氏后人简称之为“四世宗祠”。
黄龙溪北吴氏宗祠所在地的西埔村,又名西坡,其地状似一展开的折扇,有人说这是“宝扇穴”。以前村头有一池塘状如玉带,塘中常年有莲花盛开,故有名“莲池”,据说,远观有“双龙戏珠”之瑞象。**期间,莲池被夷为平地,改成水田,后又建成厂房。几年前,村人在村口建了一座路亭,并将莲池的一对护桥观音石像供奉亭中,以纪念那处很有传说的“莲池”,算是留住一段乡愁。





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黄龙溪北吴氏宗祠始建于黄龙江滨溪墘村,这也是吴氏的祖居地。后来,因晋江水常年泛滥,宗祠屡受侵袭,几近坍塌,清同治七年(1868年)又迁建于西埔村,1990年,宗祠又因年久失修,蚁蛀严重。为重现祖祠荣光,海内外黄龙溪北吴氏族人筹资对吴氏宗祠建行翻修。修葺一新的吴氏宗祠坐北朝南,为三开间单檐硬山顶,抬梁式与穿斗式相结合仿木构架,虽是整体翻新,仍不失明清闽南古建筑风格。宗祠自南而北依次为照墙、山门、天井、大殿。宗祠大门有副石刻联对:“溪水长流三让高风长在,北山绵脉四维至德绵延”,既表明了吴氏家族的渊源,又彰示了先人仁德的绵延。宗祠门面尽为青草石雕饰而成,瓶花鸟兽,皆是吉祥之物;鎏金溢彩,尽显华美之象。
黄龙溪北吴氏在泉郡是个望族,宗祠大门前石埕上的几对旗杆夹石可以印证吴氏族人曾经的荣耀。晋江从南安金鸡桥到浮桥笋江这一段称为黄龙溪,此处依山傍水,人杰地灵,自然也就人才辈出了。是的,黄龙溪北吴氏宗祠曾出明代进士1名、清代举人2名,以及近现代在各领域表现突出的许多佼佼者。
明朝时候,黄龙溪北吴氏六世吴存瑞,以子谦贵,封赠龙南知县;七世吴谦,邑庠生,明正统年间中岁贡,赠文林郎,授江西赣州龙南县知事;八世吴昭,登明进士第,官宪长,广西副使。到了清末,二十一世吴序秋、字拱震,号省斋,在著文论述与书法方面名闻遐迩,时人称其“为文笔力能屈铁,作书字字成珠玑”,曾参加乡试名列前茅,成恩科举子,然因其时官场昏暗,吴拱震无心仕途,并未再捷南宫,他在官场上未能一展抱负,但他学五柳先生虽躬耕垅亩,却心怀黎民,有急公尚义之德,清光绪年间的恩科进士吴增(桂生),褒扬吴拱震的为人:“排难解纷是真长者,顺时安命可谓达人”。
在吴氏宗祠内的一面墙上,嵌入一方青草石碑记:“重修四世祖祠记”,这是光绪八年(1882年)三月吴拱震的书法碑刻,其时,吴拱震的文章书法已名噪泉郡,有“文魁”之誉,碑文圆润丰膄,结体堪称完美,虽出入颜枊之意,又显露个人气韵。碑文载:“我祖自有明中叶,由黄龙溪南迁居溪北,国朝以来,支派日昌,十五世祖敬轩公承先人之志,即溪墘旧屋建为宗祠,奉四世以下神主,维时置产充租,每逢春秋祀事,孔明彬彬乎称盛焉,然祠地狭窄,前瞰深溪,后距石壁,尚非创立者之始芯。咸丰初,大父诚斋公集族人议迁西埔,议定而公于是年谢世,事仍中止,乃不数年,祠宇倾颓,族人尊前攻迁此而重建之。”这方碑记把泉郡黄龙溪北吴氏的历史渊源与宗祠兴衰记载得十分明了,尤其是配上吴拱震的墨宝刻字,也堪称是镇祠之宝了。

 

泉州黄龙溪沿岸,古城西郊潘山一带,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此处有王审邽、王延彬父子兴建的招贤院,那曾是古泉州文人雅士汇集之所;有纪念唐开漳圣王陈元光而修建的威惠庙,有为高丽元纳高僧修建的福清寺,那曾是泉州历史最久远的寺庙;有郑成功投笔从戎的焚青衣处与招贤纳士的招贤桥;还有佛迹寺、释迦寺、韩偓墓道碑与敬文亭等等诸多文物遗址。泉州城市有向东发展的趋势,难怪在城市西郊有诸多历史积淀,泉州西郊西埔一带当然也就人文沉淀深厚了。
黄龙溪北有一处锦溪古渡口,此渡口始于何时难以考证,相传很早以前黄龙溪两岸就停泊着许多“欧船”和舢板,这些木船运载着来自晋江上游安永德的山货,又把泉州古城的日用品用船远送到晋江上游的山区,于是锦溪古渡口成了潘山一带商品的集散地。这里又聚居着黄龙族十三乡的吴氏居民,可以说,黄龙溪是黄龙溪北吴氏的发祥地。唐代大诗人韩偓寓居潘山招贤院时曾写有一诗,其中有句:“水侵吴甸浸晴霞,碧月秋色满吴乡”,我不知道,是否早在唐末时,吴氏先人就迁居在黄龙溪之畔呢?不然何以有“吴乡”里的碧月秋色?
宗祠历来为“祖先栖神之宅”,是供奉列祖列宗神主的地方。建造宗祠是泉州人崇拜祖先的一种精神寄托,对先人的崇拜祭奠,不但表达了人们对祖先养育之恩的缅怀,祈望祖先之灵能赐福庇佑于子孙后代。而那种以血缘为基础的家族关系纽带,表现了人们内心深处对伦理孝道的热衷与敬畏,更重要的是通过颂扬那些功德高尚的祖先,也能更好地激励后代族人发愤图强的信心。
黄龙溪北吴氏在泉州有近千年历史了,因其历史悠久,对地方姓氏有一定研究价值,几年前被授予“福建省地方历史文化古迹研究单位”。如今在北峰的田奄村、花园头、田边、洋西桥、石坑、忠堡、白水营、水流坑等十多个村落都有三乡吴氏的后人,人口三千人左右,而移居海外的也有近千人。
泉州几乎每个传统村落都建有族姓祠堂,宗祠作为泉州古建筑的一部份,既承载着先祖的移民历史,又彰显先祖的曾经辉煌。可以说,追溯每个宗祠的渊源,就能了解一个地方的历史。
(此文摘自《丰泽文化丛书》之《丰泽古厝》,摄影作品由丰泽区文联提供)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彤杉    责任编辑:彤杉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没有了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信息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