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吴姓精神——谦让与开拓
作者:吴敢成    信息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8 |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世人论吴姓的谦让,都爱提泰伯•仲雍、季札,其实还可远溯到其姬姓高祖。当后稷的儿子姬不窋从夏国逃到西戎时,就是从放弃夏代农官开始的。当泰伯的父亲古公亶父受到戎狄的威胁时,他的人民都要求开战,但古公却决定南迁周源。请听听这位伟大的姬人酋长是怎么说的吧:“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这是一种多么搏大的胸怀与崇高的“让”啊!难道我们从这“让”的精神中,体会不到当今文明世界最高需要的那种令人有净化之感的爱吗!
    然而,正是这种“让”的精神,才又导至了吴姓“开拓”的传统。因为“让”的结果,势必重新“开拓”。可见吴姓的“开拓”是“让”的结果,而“让”中就包含着“开拓”。没有古公的让国迁周,也就不会有周人;没有泰伯•仲雍的让位,就不会有向东南开拓新天地之举,也就没有吴国,没有今日的吴姓了。“让”是吴人产生的基因,也是天下吴人与吴姓的标志所在。
    孔子谓泰伯:“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能得孔老夫子如此盛赞,怕是绝无仅有的。正因为如此,人们将泰伯称为“让王”,泰伯庙称为“让王庙”。也就是说,天下讲“让”,没有超过吴姓宗族的了。所以泰伯庙有联云:“让国亦称王,从此荆蛮沾德化;兴吴应作祖,顿叫草昩启文明”。泰伯庙又叫“至德庙”。“至德”源于孔老夫子所题,就是“让”的代名词,吴国、吴人因以“让”为特色。“泰伯庙”前的石牌坊上就有“至德名邦”四个大字。
    古公的“让”被泰伯•仲雍继承,而将此发扬到至善的,却是季札。季札被称为“至德第三人”,在江阴申港的延陵季子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五个字的庙额。两广总督张树声赞季子曰:“让国能传泰伯风”。后世吴姓子孙无不乐道祖先的这一美德,并以此为荣。各种吴姓族谱中,没有哪一部不先称泰伯、季札的,正如同治壬申长沙至德堂《吴氏族谱》卷首所说:“《史记》‘列传’伯夷第一,‘世家’泰伯第一,表其‘让’也。泰伯开于前,季札嗣于后,让德之光,诚世家中所未有者。”世人把泰伯、季札的谦让称之为“南国高风”、“延陵高风,”并论为,正是靠始祖们恩德的荫庇,才能在冥冥中保佑吴氏族姓后代昌盛。光绪十二年至德堂《吴氏世谱•序》云:“夫千古以让著者,唐虞而后更有夷齐,惟以让传其世者,亘古以来惟泰伯与季子耳。所谓明德之后有达人,盛德必有百世祀者,信不诬也。”又宋淳熙十五年张釜《吴氏族谱•序》云:“非季子之高风垂亘千载,安能世系如斯之盛哉”。
    “让”的另一面就是开拓精神。吴姓是一支勇敢富有冒险和开拓精神的宗族。吴人从森林地带的狩猎民族,到与江河大海搏斗的海滨民族,都需要勇敢冒险与开拓精神。古公南迁,既是让,同时也是新的开拓。泰伯•仲雍从周原一带跋涉千里,披荆斩棘,重新开拓天地,才有了东方的吴国文明。正是这种开拓创新、勇敢冒险的精神,赋予吴姓特别强的生命力,使他们在国破家亡后,能向四方拓展,然后重新崛起,最后发展到今日欣欣向荣之局面。
        
                      泰伯下第100世裔孙 吴敢成录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广东龙川铁场东湖村吴姓上灯节目
    《茂名吴氏族典》(第一卷)将于下半年
    山东省鄄城县许集村吴氏家谱—吴姓氏起
    吴姓家谱自璋公二十二世万二公起第八世
    安岳县附郭乡吴氏宗谱吴姓由来
    第四章  吴姓祖籍的变迁
    桐城吴姓辈字大全
    天下吴姓十二大宗
    关于吴姓世系中季札系与夫差系的感想
    关于南支吴姓与四川中江吴氏之研究
    吴姓家谱介绍
    湖北公安县吴姓族谱
    晋江姓氏志—吴姓入闽
    历史上吴姓的分布和迁移
    中国古代人口和吴姓人口的迁徙
    吴姓迁徙史
    吴姓典故、趣事
    元田吴姓洪坛土地的来历
    【吴姓典故、趣事】
    从吴姓说家谱编修
    汉阴 “花屋”见证吴姓家族百年发展历史
    吴姓研究入门
    吴姓的分布和图谱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