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微信订阅] [手机版APP]
365比分网址公益性民间网站,传承优秀文化,发扬吴氏精神,请您阅读:
凉水埠吴家旧闻 (一)
作者:吴国钤    信息来源:本站综合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5-2-18 |社区|留言|评论|微博|交流|字体: | 投稿
凉水埠吴家旧闻

 

     湖北省建始县有个地方叫凉水埠。在建始、恩施,一提到凉水埠,人们就会说到凉水埠的吴家。凉水埠地方很小,也很偏僻,但过去聚居着一支姓吴的人,这一支人中,在近现代连续出了好几位名人:吴国桢、吴国柄、吴经明、吴经铨(吏三)……个个都有一本传奇史,个个都曾展露才华。

     吴家到建始定居繁衍至今才两百多年,十来辈人,其派行(辈分)是:大、士、祚、朝、光,经、国、修、定、良……。为什么这一支人在不太长的时期内得以发迹,为鄂西的人文历史增添了多彩的一笔,值得探讨,值得追根索源。

      我的父亲吴经题(1909——1993),字水平,属吴氏族人中“经”字辈,生前曾与吴氏族人里许多重要人物有较密切的交往,他本人又有相当的社会人文知识基础,晚年,他殚精竭虑,撰写了《我和我的家族》一书,对凉水埠吴氏家族的繁衍及发展历程作了较系统的梳理。

   现在根据父亲遗著的相关内容,我再加以补充和整理,写出来,供参考。

 

一、 避水患 吴大智携妻室监利逃难

     谋安身 老辈子选崔坝奠居立命

    我们这一支吴家人,原先居住在湖北省监利县。监利县是江汉平原的一块富庶地区。现在,由于三峡大坝的修建,许多水利设施的完善,这里阡陌交通,河网纵横,物产富庶,人民安居乐业。但在过去,因为靠近长江,地势低洼,泥沙淤积,也是一个常年发生水灾的地方。当地民谣说:“沙湖沔阳州,十年九不收,若还收一年,狗子也要吃大米粥”。

    清乾隆乙未年(1775年),这里又发生大水。这个县一个小地名叫杨巷的地方,居住着有一个叫吴大智的农民,他苦于祖祖辈辈常年遭受水淹之苦,毅然带领全家,沿长江北岸溯江而上,一心去寻找一个没有洪水肆虐的地点,去找到一线生路。

    吴大智,字嗣舜,生于清乾隆五年(1740年)庚申岁六月二十八日。父亲吴学诗,母亲邓氏,此时都早已年迈体衰。吴大智在父母的授意下,冒着前途未卜的极大风险,为了逃生,带着妻子邓氏(生于1736年)、两个儿子和弟弟吴大全共五人同行,艰难地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涯。这时的吴大智35岁,两个儿子,长子吴士玺只有五岁,次子吴士安,刚刚两岁。吴大智用两只箩筐将两个儿子挑着,带着妻子和弟弟一起相依为命。他们没有金钱,也无行李,不知天涯何处是归宿,只知沿着长江北岸朝上游行走,去寻找那些可避洪水、有山有田的地点。走啊走,他们走过荒凉的荆州,只见到处饿殍载道,哀鸿遍野。他们想,平原虽好,但,平原也就意味着难以抵挡的洪水漫天!他们竟然翻过险峻的三峡北岸的座座大山,一直走到四川的奉节。原本想歇歇脚,但见此地仍无法安身,只好又于奉节过江。再走了好多天,他们来到了湖北恩施的板桥,一看,仍然难以找到一个足以安身的地点,只好又返回,辗转于奉节的杉树坳、土墙、箱子山、高槽,历尽险阻。但他们毕竟老老小小有五人,几个原来生活在平原地区的人,要在这崇山峻岭中找到安身立命的处所谈何容易!一家大小最后才于1775年的闰十月十二日,拖着疲惫的身躯,来到湖北施南府的恩施县崔家坝。

崔家坝地处当年恩施通往山外直到宜昌的“施宜大道”要冲。施宜大道原来又叫“中大路”,今天的318国道鄂西南一段的走向与它大体相当。从明清直到民国时期,恩施的桐、茶、漆、倍(作染料的“五倍子”)等山货土产的出口经销,山内需要进口的花纱布匹、日用百货,也要经过这里输入。于是,骡马、背夫和挑夫,过往的行商大贾,在这条大路上络绎不绝。此外,赴省进京,参加会试大考的莘莘学子,也大都要经过这里或住宿歇脚,或吃饭搭伙。

也就是在这条路上,我的父亲曾经给我讲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一位进京赶考的学子,路经此地,对这一带的一些地名发生了兴趣。因为这里沿路有土鱼河、红岩寺、百步梯、骟羊桥、鸦鹊水、南里渡、双树门和张家槽等地名。于是他作了一副地名对联:

土鱼两尾穿红岩、过百步、板子(产卵)骟羊桥;

喜鹊一只飞南里、歇双树、养儿张家槽(槽作“巢”)。

(一说这对联是张之洞所撰。)

这里交通比较方便,集贸市场繁荣,不靠大江大河,少有大的水患,加之地势比较平坦,也适合农耕。于是吴大智在崔家坝租了房子,将全家奠居于此。

吴大智的弟弟吴大全长期跟着吴大智一起生活,终生没有后人。

在崔家坝,吴大智因为没有田土,也无资金,他带领妻子和弟弟,开初靠割草、砍柴到集市出卖后换些小钱以维持生计。作为施宜大道的重要驿站崔家坝,为供给驮运牲口,离不开草料;客站旅客云集,也需要炊用的柴火。就这样,吴大智单凭体力求生的门路一直维持了多年,也算暂时勉强求得了温饱。

但我们老祖宗吴大智不同于一般人的地方在于,他绝不满足于暂时的温饱,他要发挥自己的长处,闯荡新的天地。随着儿子逐步长大,吴大智见山区一带居民缺衣少穿,紧缺棉花布料,他凭借在老家监利熟识的纺织技术,立即看到了自己生存乃至今后发家的机遇。但他自己此时既无资金原料,又无纺织工具。吴大智的两个儿子中,大儿吴士玺能力较弱(吴士玺结婚后分家另过,但终生无嗣)。他便要他的小儿子吴士安先在崔家坝街上一户有织布机的人家做工,学习织布。

吴士安勤奋,又心灵手巧,很快掌握了纺织技术,而且,越干,织布的技术也越来越好,吴大智、吴士安父子的收入逐渐有些盈余,他们又自己购置了纺纱织布的工具,自行开店。

吴士安成人立业后,娶建始东乡马宝山胡氏女为妻,又教会胡氏也学会了纺织。

我们吴家后人对开拓新天地,立下创业首功的吴大智、吴士安父子感恩戴德。

吴士安与胡孺人养育有三个儿子,长子吴祚选,次子吴祚芝,三子吴祚兰。这三个人的后人分别构成了凉水埠吴氏的大房、二房和三房共“三大房”。

据谱书记载,吴大智有心痛的疾病,用现在医学观点,也许属于冠心病、胃溃疡或胆石等症。但当时医疗条件差,无法准确诊断和治疗。吴士安发现老人在玩纸牌时因为分散了注意力,可以忘记疼痛,吴士安就力劝父亲做玩牌的游戏,以减轻老人痛苦。有时老人手头缺玩牌的小钱,吴士安哪怕自己一时手中没有现钱,也宁愿将未织完的布从机器上割断一节,先卖了换成钱以满足一点老人的心愿。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五月二十七日,吴大智终因积劳成疾,加上缺医少药,老病久拖不治,在崔坝租住的屋里去世,这时他才五十四岁。



365比分网址二维码免责声明: 本站属非营利性纯民间公益网站,旨在对我国传统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为继承和发扬祖国优秀文化做一点贡献。所发表的作品均来自网友个人原创作品或转贴自报刊、杂志、互联网等,在此发布作品、留言、评论等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互联网规则。作品中 所涉及的思想、内容、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果涉及到您的资料不想在此免费发布,请来信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予 以删除。全部资料都为原作者版权所有,任何组织与个人都不能下载作为商业等所用。——特此声明!
相关资料来源于报刊杂志网络信息录入:吴文佰    责任编辑:wcb888  | 我要投稿 
  • 上一篇信息:

  • 下一篇信息: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香溪吴村】湖埠吴氏宗谱
    关于我的《凉水埠吴家旧闻》
    凉水埠吴家旧闻 (二)
    凉水埠吴家旧闻(十一)
    凉水埠吴家旧闻(十)
    凉水埠吴家旧闻(九)
    凉水埠吴家旧闻(八)
    凉水埠吴家旧闻(七)
    凉水埠吴家旧闻(六)
    凉水埠吴家旧闻(三)
    凉水埠吴家旧闻(四)
    凉水埠吴家旧闻(五)
    发表评论
    姓 名: * 验证码: *
    性 别: Msn:
    Email: QQ号:
    主 页: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
    内容:
  • 请遵守《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其他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严禁发表危害国家安全、损害国家利益、破坏民族团结、破坏国家宗教政策、破坏社会稳定、侮辱、诽谤、教唆、淫秽等内容的评论 。
  • 用户需对自己在使用本站服务过程中的行为承担法律责任(直接或间接导致的)。
  • 本站管理员有权保留或删除评论内容。
  • 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48小时信息排行榜
    48小时图文排行榜
    最新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