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
365比分网址信息交流中心

| 2010-2008以前信息 | 2007以前信息 | 2006以前信息 | 官方首页 | 信息管理 |
信息交流·管理公告:
365比分网址信息交流中心2010版正式运行,请各位宗亲积极发布信息.所发布的信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互联网规则,否则后果自负!
所发布的信息只能是与吴姓氏族有关的资料,请宗亲们用真实姓名.谢谢合作。请知晓相关信息者给予“回复”。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7.*
2017-2-10 16:04:41
瑞安吴氏通志出版赋
       瑞吴通志出版赋
           吴义者
         2017年春月
勾吴开基传世泽,     至德文化显宗风;
敦亲睦族尊宗祖,     瑞吴繁衍吉昌宏;
辛卯冬筹瑞吴会,     编纂通志各族奉;
顺录发启编史册,     义者辛劳青史弘;
高福瑞吴为会长,     十二片族力齐心;
主编中文通经史,     忠法慷慨垂史青;
湖岭宗贤出焕达,     高楼族长义忠诚;
马屿吴氏宗支衍,     仙降支派表宗情;
东山风林不落后,     飞云国忠好精神;
上望定荣很努力,     前埠南垟属莘塍;
汀田吴氏人虽少,     沈岙上金加霞林;
塘下松金为副编,     陶山宗族好前程;
城关安阳住散户,     部分自祖系不清;
如有误差与遗漏,     后昆宗贤续修正;
筹编通志五六载,     丁丑春月初稿成;
七八百士入史志,     荣耀千秋存瑞城!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7.*
2017-2-10 10:59:46
祝贺温州第二届泰伯文化节暨乐清吴文化交流会召开
祝贺温州第二届泰伯文化节暨乐清吴文化交流会
瑞吴会 吴义者 / 2017.2.6

温州吴氏文化交流会(筹)、乐清市吴文化研究会:
  在春暖花香、万物复苏的喜庆时节,“温州第二届泰伯文化节、暨乐清吴文化交流会”,将2017年2月8日在美丽的温州市乐清虹桥镇隆重举行。瑞安吴氏及“瑞吴会”成员,对本次组织活动,表示热烈地祝贺!并对“乐清吴氏”宗长、宗亲们尊宗敬祖,传承弘扬“三让高风、至德精神、敦亲睦族、服务宗亲”的善举,表示最崇高地敬意!
  非常感谢“温吴会”、“乐吴会”的宗长、宗亲们,为各地宗亲提供良好的交流平台,并为大会选择环境优美的活动场所。同时,提前祝福出席的各地宗亲长辈、兄弟姐妹代表!向大家拜个晚年,祝大家身体健康、阖家幸福、万事如意!
  研究吴文化,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方针的具体内容,是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批判。也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子孙后代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是生动丰富人们乐于接受的教材,更好地培养子孙后代的有效途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建设中,应从吴文化的历史特点和当今之实情出发,从数千年吴人的经验中,吸取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吴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伯、仲雍公,季扎公的谦让、尚义、友悌、仁爱,四德俱全的至德精神。是我们历代相传的优秀文化,是我们吴氏兴旺发达、繁荣昌盛的基石。让我们共同继承与弘扬祖先的精神遗产,不断发展温州吴氏文化素养、思想和道德境界,使温州吴氏走在全国乃至世界前列。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对今后温州吴氏的发展起更大的促进作用。更希望大家,加团结强努力,聚信心破难题,弘传统扬正气。由“温吴会”领导班子的带领,在全体宗亲长辈、兄弟姐妹们的共同努力,宗情凝聚,为加快推进温州吴文化发展,不断开创新的局面,使温州吴氏永盛不衰!
  最后,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祝全体吴氏族人,新年吉祥、心想事成、财源广进!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7.*
2017-2-10 10:56:18
赞瑞吴通志出版
      赞瑞吴通志出版
          吴义者
2017年2月3日/皇朝家宴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万物馨;
宗亲有缘皇朝聚,    新春佳节庆联欢;
瑞吴筹备编史志,    采集资料力艰辛;
顺录发启留史册,    义者辛劳青史名;
高福瑞吴为会长,    各宗协力与齐心;
主编中文通经史,    忠法慷慨史长青;
湖岭宗支贤焕达,    高楼族长很忠诚;
马屿吴氏宗支衍,    仙降宗族献宗情;
东山各支不落后,    飞云国忠好精神;
上望定荣很努力,    前埠南垟属莘塍;
汀田吴氏人虽少,    沈岙上金加霞林;
塘下松金为副编,    陶山宗族好前程;
城关安阳住散户,    部分自祖系不清;
如有误差与遗漏,    后昆宗贤续修正;
编志历尽五年多,    丁丑春月初稿成;
可喜可贺众族庆,    万古千秋存瑞城!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5.*
2017-2-6 9:13:11
2017瑞吴新春联欢会
     2017瑞吴新春联欢会
       吴义者/2月3日

各位吴氏长辈、宗亲代表大家好!
   一年一度新春庆联欢、宗亲长辈聚集在皇朝。
首先感谢各地吴氏长辈、宗亲们及社会各界人士参加新春联欢活动。我谨代表“瑞吴会”委员会,向您们的到来,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并向您和您们的家人拜个晚年:祝大家新春快乐、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参加今天会议的由:瑞安各地吴氏宗亲代表、宗族负责人,“瑞吴会”领导班子、“通志编纂委员会”成员;本活动还特邀“温吴会”吴孔准会长等代表;特邀瑞安姓氏文化研究会--玉海文化研究会何光明会长。大家满坏喜悦参加本次活动,本人此刻的心情也是无比激动!借此机会,就简单讲三点意见,请宗亲、宗长们多多指教!
   一、庆祝《瑞安吴氏通志》一期出版;
   二、弘扬祖德、展望未来;
   三、希望与祝愿。
   一、庆祝《瑞安吴氏通志》一期出版
   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瑞安吴氏通志》,筹备、编纂、完工出版,历时五年多时间。首先,有赖于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太平盛世,族人安居乐业。其次,依靠各宗支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在编纂过程中,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都是在各宗族负责人的共同商讨大力支持下进行解决。许多在外地工作的宗亲,都纷纷寄来资料,积极配合。编委人员、宗亲长辈们,不计报酬地参加编辑通志工程,共投入误工1500多(包括所有搜集资料),都是不计报酬、无偿奉献。有39个宗族及690多位宗亲慷慨解囊,共计捐资人民币金额120多万元,不但解决了编纂《通志》出版的经费难题,而且为瑞安吴氏宗亲的活动场所,也有了初步资金基础。同时《通志》编纂还得到福建福鼎、福安、莆田、漳州、南平,温州泰顺、平阳、苍南、乐清等吴氏宗亲的大力支持,提供重要的历史资料。编委人员的辛勤付出,不顾严寒酷暑,不顾年老体衰,为了《吴氏通志》早日成功,日夜操劳。
   成立“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至《瑞安吴氏通志》编纂。宗亲们从不理解,转为配合、关心与支持。宗族之间从陌生,变成同宗共族,许多宗族、宗亲在本次通志编写中亲族团聚。通过《通志》编纂,理顺了瑞安吴氏8大支宗源,已达98%以上族人世系清晰(直至泰伯公)。
   在编辑《瑞安吴氏通志》期间,查阅瑞安吴氏四十多支宗谱,七十多份分谱,只有少部分宗族支系完整,大部分宗族谱源只有始迁祖,甚至部分宗族始迁祖也无法考证。
   为了深入了解和理顺瑞安吴氏各宗支祖源。2014年8月27日,“瑞吴会”吴义者带代表10多人赴闽福鼎、霞浦长溪赤岸、宁德福安一带寻宗访祖,到处寻访瑞安吴氏相关祖源及支系。当天下午,在福鼎发现则茂公的后裔支系;28日上午,同行人到“福安吴会”驻地,对相关宗支谱源进行世系核对,经过一番认真探索,终于找到马屿玉岙始祖“达一公”的祖源。
   2016年5月27日,“研究会”吴义者领代表4人再次赴福建莆田、漳州一带寻宗访祖。使瑞安吴氏“华公”凤林支系找到宗源,解脱90岁高龄的吴顺录前辈多年来的精神枷锁;28日下午,4人又从莆田赴漳州漳浦。29日上午在漳浦崎溪“种德堂”找到瑞安渤海郡则茂公祖源,及其则茂公所有的后裔宗支世系。
   在修编《吴氏通志》将近尾声时,仍有二支祖源世系不清。就是上望、南垟、仙降等地始祖远公祖源;陶山、湖岭等地始祖允公祖源。
   2016年8月5日,“瑞吴会”吴义者等代表8人又冒着烈日高温,赴福建莆田、南平一带寻找瑞吴相关渊源。在莆田找到远公的祖源(远公属莆田祭公第12代、泰伯公第81代孙)。8月6日,8人从莆田市出发,上午9点多钟到达“南平吴会”驻地,经过校对核实,允公属南平南山始祖穟公的后代(穟公第五代、可博公第7代、泰伯公第72代孙),世系清晰,两地宗亲无比高兴,时隔千年宗亲终于团聚。
   经过以上寻宗走访,直至认祖归宗,瑞安吴氏各支系,终于理顺祖源、世系清晰。为各地宗族宗亲的今后往来搭建了新的历史平台,与闽浙各地吴氏宗亲建立深厚宗族感情,充分体现“千年房族百年亲”的宗情氛围!为浙、闽吴氏文化发展起重要作用,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及推进吴文化的发展,作出很大的贡献!
   本《通志》编纂完成,归功于各支派提供的宗谱及相关资料。同时,参考《史记》、《辞源》、《苍南吴氏通志》、《平阳吴氏通志》、《中华吴氏大统宗谱》、《无锡史志》、《福鼎吴氏通志》、《福安吴氏通志》、《莆田吴氏谱源》、《漳浦吴氏谱源》、《南平吴氏谱源》等。吴氏源远流长,跨越时空三千多年,由于年代久远,资料散失和谱牒残缺不全,这次收编入志的40多宗族(70多分支)中,只有其个别宗支外纪始祖、祖源世系无法理清,而不敢无据妄为衔接,只好留待后人考证。
   编纂姓氏《通志》是一项新的课题,由于缺乏经验,又缺少编纂人手,同时编纂者水平有限,大家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去完成此项浩大的工程,其中肯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甚至有错误和遗漏。所以本次出版才200套(作为核对版),希望广大宗亲在短期内,特别要对自己相关的个人和宗族,进行认真地、一字一字地核对,发现问题或需要补缺的,提出建议。每宗族对本《通志》至少要10人以上参加校对,看过之人都要签字,把问题详细地填写在通志最后征求意见表里,以便于下版更新。核对时间截止在清明节后(2017年4月15日前)校对完毕,提交编委会或宗族负责人。逾期不交的宗族或个人,视为同意出版(说明你的宗族或个人都没问题)。二期将印刷4000套正版,在端午节期间(公历5月30日前)交印刷厂,今年7月份完成正版印刷,在中秋节举行《瑞安吴氏通志》落成庆典,到时候有条件的话,邀请外省、市吴氏宗亲代表参加。
   二、弘扬祖德、展望未来
   自从泰伯、仲雍公三让天下,奔拓江南,创立勾吴,迄今三千多年历史。瑞安吴氏后裔尊宗敬祖、弘扬祖德,今天举办“第三届瑞吴新春联欢”活动,是我们祖先的荫德, 也是大家的缘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缘分,更要积极推进瑞吴文化发展。瑞安吴氏族人五万二千八百多口,仁人志士无数,可以说是人才辈出。瑞安是经济、文化之名城,“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从古至今,吴氏名人无数,祖辈和族人曾为瑞安人民做出很多的努力与贡献,所以说,要把祖先“至德”精神传承好、弘扬好!
   2016年4月8-10日,瑞吴会代表十多人参加“2016无锡祭祖泰伯大典活动”;12月2-4日,瑞吴会代表4人参加由福建南平举办的“2016海峡两岸吴文化节、暨第三届海峡两岸吴氏恳亲宗亲大会、第四届海峡两岸吴文化论坛大会活动”;12月24-25日,我等3人去贵州贵阳办私事,巧遇贵州三都普安吴氏宗祠祭祖大典,由贵州省吴氏宗亲总会吴学强会长的邀请(会长特派专车、驾驶员接送瑞吴3人),来回路程500多公里,汽油、过路费用700多元,都由会长热情支付。参加“普安宗祠祭祖大典”,我们以“瑞安吴氏”名义赠送“同宗共源、血浓于水”的牌匾一个、现金1000元,得到宗亲们热情招待。2017年1月6-8日,瑞吴会代表3人参加浙江吴文化研究会,暨“首届吴氏谱牒与吴文化研讨会”。以上参加会议共4次,除2016无锡祭祖泰伯大典外,其中3次,所有伙食、住宿费用,都是举办单位及宗亲们的热情招待与提供(每次举办各类吴文化节经费,大型活动需百万元,中型活动在30至50万元,小型活动在5至10万元)。这就在先祖的荫德和海内外吴文化高潮的大背景下举行,并得到各祖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也真正体现“天下吴氏一家亲”真谛。
   目前,国内外各地“吴文化”搞得热火朝天,其他省、市、区,每年都在举办各种各样的“吴文化节”。据江西吴启文宗长介绍,单单2016年就有83天参加全国各地吴氏宗谊活动(有些宗族活动时间相同的还不算)。在农历正月初九,南雁荡山--平阳水头吴山泰伯祠,举行一年一度祭祖泰伯大典,几千吴氏宗亲参加。农历正月11-13日,乐清吴氏也举办“温州第二届泰伯文化节”,有上千名海内外宗亲参加。农历3月初三,福建莆田祭祖祭公大典,海内外有无数宗亲参加,祭公后裔瑞安就有一万多人,莆田吴氏宗长们,去年就邀请瑞安吴氏代表参加。每年4月份,祖地无锡梅里举行祭祖泰伯公活动,来自世界各地吴氏代表(包括其他姓氏、原姬姓后裔等上万人)参加。所以说,瑞安吴文化发展方面,有待于加强与推进。今后在有条件的前提下,我相信在“瑞安吴氏办公室”落成之时,也要轰轰烈烈地举办一场“瑞安吴文化”活动。但是,启动“吴氏办公室”的经费出口较大,还望广大宗亲要大力支持!所以说,只要我们瑞安吴氏族人有信心,团结一致,弘扬祖德,一定能实现美好的未来!
   三、希望与祝愿
   希望通过“2017瑞吴新春联欢”活动,对今后瑞安吴氏的发展起更大的促进作用。更希望大家,积极参与瑞安吴氏各项宗谊活动,将瑞安吴氏文化发展推上新的台阶。
祝愿,今后在“瑞吴会”领导班子的带领,全体宗亲长辈、兄弟姐妹们的努力,大家一如既往地关心与支持“瑞吴会”发展。多多开展吴文化及宗谊活动,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为加快推进瑞安吴文化,人人献一份爱心!
   最后,再一次感谢,一直来为瑞安吴氏发展、《吴氏通志》编纂,出勤、出力、出钱的各位吴氏宗亲长辈们!祝全体吴氏,阖族平安,新年吉祥、财源广进!
                              谢谢大家!
吴江林

2017-2-3 9:44:36
大元吴氏物质文化建设
环境与文化两手抓 打造千年文化村 ——大元村治理之我见
02-01 21:08 icuhere 稠州论坛 
吴百朋曾孙、曾任明末新昌知县的吴之文,在其《赠枢密院使文立公传》中写道:“公偶以公务莅吾乡顾南山曰此山自岷山发脉秀拔如芙蓉峰甲于一邑其间可卜居也”,这清楚表明了大元建村,乃开基始祖吴造的英明决策。始祖之所以选定大元村为繁衍后代之所,实是因为他看出了此地乃风水宝地,利于后代生息,荣华发达。而事实和历史也充分验证并实现了始祖的预期。先发展出大元周围吴氏十八村,后全县东西南北中,均有大元吴氏后裔,并发展至东阳、浦江、武义等远近各县。至今已繁衍近40代,据2000年统计,义乌吴姓人口达6万余人,吴氏后裔,忠贤辈出,名人荟萃,为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然而,时间到了21世纪之今日,大元村的整体环境,大元人赖以生存的风水宝地,却受到了令人痛心的破坏。这种破坏,有的甚至已永远无法恢复!

    这些破坏,表现在:一,村东北角,大片良田被毁,紧依村庄,建成变电所,高压磁场,电网纵横。周围土地尽皆贬值,无法利用,损失惨重。影响身心,危害观瞻。二、村北尧山,虽然不高,却有南北山峰两座,是周围制高点,对村落环境形成护卫。吴百朋尚书以尧山山名作号,可见其对此山的喜爱和看重。可如今却已夷为平地。三、村中心的“吴氏大宗祠”,已有四百余年历史。宗祠是宗族的象征,家族凝聚力之所在。古语云:“家族兴,宗祠旺,家族衰,宗祠败”。宗祠象征着宗族的命运!而吴氏大宗祠,规模之宏大,构造之考究,县内无双,弥足珍贵!本是吴氏十八村世代后裔心中“圣地”,精神家园,如今也不复存在。此外,高速公路自西南而来,西北而去,斜压村落,也对村落环境产生一定影响。

上述种种,全方位地对村落构成压迫,造成村民的居住环境恶化,村落前后左右均被束缚,难有施展之余地,大元村的生存发展空间被严重挤压。

如何缓解大元村的生存危机,给我们备受创伤的家园一个尽可能的恢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给大元人一个较好的生存环境,还大元村一个生息乃至复兴的未来?

在此,本人立足于大元村整体环境保护及历史文脉传承之需要,针对性地提出一些设想和方法,以求环境改善之机,并进一步谋求新的发展之道。具体为:广植树,巧布水,复古建,留古迹。在立足自然与人文和谐交融基础上,加强文化发展,以打造“千年文化村”为目标,打开新的发展空间。

广植树:

传统理论认为,地之有树木,犹人之有衣冠,可以庇祖灵,荫后嗣。广植树木,可以“护形固气”,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大元村的植树,更有其特殊的迫切性与针对性。具体包括:

其一,针对村东北部的变电所,宜在四周植高、中、矮各类树种,种植不少于10米宽度的林带,构成绿色屏障,尽可能对变电所的光、磁侵害予以消解,减少其白色污染、光磁影响。(建议此工程由变电所承担)毋庸讳言,大元人必须强化环保维权意识,对于变电所的光磁、白色污染等问题,应向相关部门积极反映、交涉,使之认识到存在问题,获得应有补偿,合理加以解决。

其二,在尧山原址,退地还林,建造绿色屏障。尧山本是大元村坐北朝南的天然屏障,既已被平,难以恢复。那么可以做到的,只能是把部分面积交还给大自然,用以建造林带。以乔木为主,使其若干年后有一定高度,起到屏障的作用。且林地必须达到一定面积,具有规模。树种应是非落叶树种。也可以是多种色彩的,如红杉。形成特色林带,既有屏障作用,又有观赏效果,成为大元村的重要自然景观之一。建议尧山的林带结合“吴氏文化公园”一起建造,其屏障的作用当更明显。

其三,在村西,沿高速公路,栽种速生乔木,形成遮蔽,消解其对村落的影响。

其四,村落内部的植树,更是重头戏。树木乃是村落的见证物,古树是历史的象征。大元村曾经拥有多棵古樟、古柏、古桐。应该结合旧村改造,合理种植。可以选定大元村的“村树”,并配以其它。

巧布水

水是生命之本原,诸生之宗室。古人选地营造,“未看山,先看水”,可见对水的重视。又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水的意义十分丰富。

大元村前面的南山,重峦叠嶂,山体深远,水源充足。早年的大元村,充分地得益于南山坑溪的来水,环村绕宅,浆洗饮用,灌溉田亩。建了“万工塘”、“大庆”、“南山”三座水库后,水量更为丰沛,且水质良好。除了用于传统农业、旅游观光以外,还应在大元村的环境建设上发挥作用,充分利用水源优势,建好大元水系,美化村落。

其一、环村水系。水系讲究环抱。水流对村落形成环抱,就是所谓的“有情水”,对实用与审美都有意义。

其二、村内水系。大元村内部水系密布。就以“大门头”看,一条流水环绕“明堂”一圈,然后往北流去,确是“有情”的吉水。这估计是吴百朋尚书的特意设计。应合了“九曲明堂,当朝宰相”的古谚。我认为大门头的这一“明堂—沟渠”结构必须予以恢复(称为“环水明堂”),是尚书府整体建筑的一部分。它体现了一种“水文化”,我们祖先的智慧。

其三、村外水系。主要是指村外田野山坡上的池塘、水渠。无水不活,有水则带来灵气。这些自然形成的山塘、水塘,有它形成的逻辑,有它自己的历史,也有它的存在价值。譬如村东北的“荒(读ho)塘”是一口水面较大的水塘,它位于尧山的东面,与尧山相呼应,构成“尧山镜水”。村东南尚存的上下“马塘”,中间一条塘塍相隔,仿佛两颗珠联璧合的小明珠。这村外水系,所剩不多,应当保护。

复古建

古建筑是人类文化的载体,人类精神的圣殿。它记载着前人的足迹、前人的所思所想,并昭告后人,我们从何而来,去向何方。是铭刻历史的丰碑,心灵的栖息之地。毁坏了古建,就等于抛弃、中断了历史,等于失去了自己的灵魂,会感到不安与惶恐,从而失去信心和自豪,甚至丢失美好的信念和道德。古建的文化精神意义不容忽视。

大元村的古建筑十分丰富,本人在《大元:吴氏文化的底蕴与魅力》一文中有较详细叙述,此处不再重复。古建筑既有心理的精神的价值,还有环境上的意义,因为古建筑在建造之初,就有多方面的讲究,从而给周边环境带来益处。

大元村应该恢复的古建很多,着重讲两处:吴氏大宗祠与尚书府百尺楼。

吴氏大宗祠建成已有400余年历史,不仅属于大元村,还属于吴氏十八村,甚至属于整个吴氏婺派宗族。恢复大宗祠,就是承认吴氏婺派的渊源,恢复大元村的宗族发祥地的历史地位,为吴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重建大宗祠是民心之举,必然会得到吴氏子孙的响应,也符合政府的文化惠民政策。经费可以通过政府支持、民间募捐的方式解决。

尚书府也应列在重建范围之内。由于工程较大,可先考虑重建百尺楼。百尺楼原先为吴百朋尚书所建,原为“文昌阁”,高达百尺,是当年大元村的“地标式”建筑,对此留下诸多传说,颇具历史文化价值。建议尽快在原址重建,可作为文化、教育功能定位。大元村目前最缺的是有一定高度的地标式建筑,可建成塔式楼阁(参考滕王阁),高度按鲁班尺一尺46.08厘米计,楼高百尺则为46.08米,较为适当。(吴百朋、百尺楼,名字中均含“百”字,故应遵循,其为吉数。且“百”字为明嘉靖皇帝朱厚熜所赐)。百尺楼建成,将成为大元村重要景观,远近村落及高速公路瞩目之景物。建造百尺楼对大元村意义非凡。(百尺楼为吴百朋所建,又为吴百朋所拆,建必有其理由,拆也有其无奈。如能在400多年的今日,在其后代手中重建,实为奇迹,可喜可贺,将告慰吴尚书在天之灵,也将使广大吴氏子孙欣慰)可通过招标拍卖冠名权方式进行,相信会得到广泛响应。(招标冠名限于吴氏子孙范围)

另外,大元村原先拥有8座牌坊,建议选择恢复5座以上。

留古迹

古建也是古迹。但此处所说的古迹,主要指那些一时无法恢复的古建。这些难以恢复的古建,也仍然是十分珍贵的历史资源。

例如,大元村原先有东南西北四座门:麒麟门、还金门、祥来门、涌金门,这些门基本不存。故可在此四门原址设立碑铭,以保留历史记忆。

又如,大元村原有“一府八院”,“一府”为尚书府,“八院”为:上院、下院、枢密院、昭院、中心院、马坊院、花院、前院。这“一府八院”与金华府的“一府八县”同音,具有文化寓意。旧村改造以后,这“八院”怎么处理?最好应该留下路牌名称,同时在村内广场(如果有)处,设置“大元老村简图”,将老村的结构布局绘制下来,传之永久。

再如,村内的古井,也应保留和保护。相传“黄帝作井”。井是乡土的象征,无井不成乡。要建造千年文化村,没有古井是不可想象的。因此在重要古井处,应设立标记。

总之,应当加倍地珍视、珍惜大元村的古建、古迹,应该在我们一代人手里尽力加以保护、保留、恢复,并尽可能多地留存给子孙后代。这是无法以金钱计算的财富,将给大元人更多的文化自信、自豪,更多的宗族自尊、自爱。激励吴氏后代,为大元村复兴、为吴氏文化的发展,书写更加辉煌的明天!

我认为,目前正在进行的旧村改造,不只是为了给每家每户一个现代化钢筋水泥的居所,而更重要的是要把居所、包括人的身心,安放在历史人文景观与自然生态景观交融的美好大空间中。因此,环境整治、保护,应放在大元村旧村改造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量。不为改造而改造,不因改造而隔断历史文脉,破坏环境。通过改造,使大元村更上一层楼,呈现全新美景!

不要把大元村看作仅仅是属于大元村的,要考虑其吴氏文化发展中的历史地位。设计大元村,意识要超前,把大元村作为一个小城镇来考虑和规划。以前曾有中国中学,南山中学。现在连小学也撤销了。应考虑恢复学校教育等元素。

大元村旧村改造与环境保护,千头万绪,百废待兴,事情繁杂,任重道远。有些事今天能做的,就尽快做,暂时不能做的留给以后做,但也必须给以后做留下空间,并努力创造条件。要做以上这些,经费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要有只争朝夕干事的决心,及早筹划,以打造“千年文化村”为目标,把大元村建设成为义乌东大门的一颗闪亮明珠! 
支持楼主
14人支持
              
阅读原文 阅读 1664 回复 15 
吴俊明

作者QQ:2833601995 IP:27.209.253.*
2017-2-2 17:42:52
寻根
寻根,到我这里已是十六辈,
吴华峰

2017-1-31 19:52:50
邯郸磁县观台镇吴姓族谱
今年过年在拜年时偶遇同姓族人中的一位老人,得到本地吴姓的族谱,共20字,

庭州敬大尔,思庆凤心吉。同福林东江,轩辕叔季昌。
我是东字悲,按这个推算至少应该能推算到200年前, 据说应该是从山西过来的,
吴健

作者QQ:1292492726 IP:222.93.145.*
2017-1-24 10:25:38
寻祖
我们听老人说·我们是崇明搬到启东的 请问崇明吴姓知道吗
吴昊天

作者QQ:497675756 IP:221.232.59.*
2010-3-6 14:10:11
湖北汉津城西吴家集吴氏寻根
我是湖北汉津城西吴家集吴氏,族谱记载,始祖惟固;恺固;怀固兄弟三人于明永乐初年由江西龙虎山霸林沟迁至汉津(沙洋)地区,现发展人户已有数百余家,已至二十三代人也.请问族亲是否有江西龙虎山霸林沟地区的族亲和族谱信息?
电话15997436768
吴清平: (2015-3-2 18:31:13) IP:115.194.150.*

我听父辈讲我们也是从江西迁出的不知是否同系,我们这里字辈是:四学庭家,大帮文元,承述前光,,,,
吴: (2017-1-22 13:26:29) 作者QQ:1732300867 IP:42.199.55.*
Re:你的字辈跟我们当地是一样的,我们这边是湖北,你是哪里的?

你的字辈跟我们当地是一样的,我们这边是湖北,你是哪里的?
吴义者

作者QQ:851161421 IP:220.190.14.*
2017-1-20 10:06:43
吴氏寻宗记略
    吴氏寻宗记略
  瑞吴会 吴义者/2016.8
  一、访闽之行
  为了理顺瑞安吴氏各宗源支系,2014年8月27日,“瑞吴会”代表:吴义者、吴中文、吴福秋、吴松金、吴荣奎、吴虎新等10多人赴闽福鼎、霞浦赤岸、宁德福安一带寻宗访祖,寻访瑞吴支祖:达一、华、远、允、盛宇、太乙、畦、则茂等祖源及宗系。上午到“福鼎吴会”驻地,由福鼎吴开标宗长迎接召开座谈会,大家了解福鼎吴氏详情及听取编辑《通志》的经历,翻阅《福鼎吴氏通志》。且带回通志一套,发现则茂公(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后裔时雍公(泰伯公第九十六世)长子宗周公派下迁居福鼎選城,次子宗禹公迁居福建南湖竹坪等地。
  下午同行人赴长溪赤岸,寻访相关宗源。长溪赤岸在哪里?泉州与长溪赤岸不同吗?长溪赤岸今处福建省霞浦县城东之地,长溪县赤岸即泉州赤岸。唐时的赤岸,地域广阔,包括今赤岸村,桥头村,江边村,古岭下村,是福宁府的天然避风港,乃天然良港也。赤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早在唐宋时代,就成为长溪县的海滨重镇。赤岸村中“人烟蚁聚”,有四横二纵的道路,有十八口水井,出过“十八进士”,人民生活颇为富裕。据说还出过十八美女,这里曾经居住着十八户大家族。唐武德六年(西方纪元623年)置长溪县(县治在今岭尾庵,后迁连江),属泉州(州治在今福州)。有人说,祖宗是从福建泉州赤岸迁移来的,殊不知泉州赤岸与长溪县赤岸乃同一个地方也。唐朝时的泉州,就是今天的福州。闽王兄弟之乱后,泉州归附吴越国之吴越王钱镠,改泉州为福州。原来地域这么广,并且现在的赤岸这地方,居住吴氏族人很少,大全部早已外迁,根本无法查访瑞安吴氏祖源。
  2014年8月28日上午,同行人到“福安吴会”驻地,由福安吴氏会长和宗亲们热情接待,经介绍福安吴氏详情及编辑《通志》的成功经验。查阅《福安吴氏通志》,又带回通志一套,经认真探索,发现马屿玉岙始祖“达一公”的祖源。经过反复推理论证,得出结论,瑞安玉岙始祖达一公,属泰顺库村畦公后裔,是福建长溪长汀吴氏后代。玉岙宗谱记录赤岸(赤岸没有吴氏,附近只有长汀),吴德慈与长汀支派,这条支系就是玉岙达一太公的祖源支系。根据辈份排行表,可查找同辈余愍公系孙内(泰伯公第93世),有“达”字行辈。亲房余悹公系孙内(泰伯公第93世),有晓阳岭下、谭头大庄、重金城内等7个支系同行辈的都有“一”字名行,由此判断玉岙始祖“达一”取名就这样而来。经多方核对考证,玉岙吴氏确属畦公后裔,终于解开“达一公”祖源之谜。
  二、二次寻宗
 (一)凤林族认祖
  瑞安吴氏凤林宗支始祖华公,字必诚,号易庵(1017—1089)是闽省莆田人。公于宋庆历三年(1043)癸未科进士,任御使递升礼部左侍郎。子:彦、字纯脩(1049—1116)。宋神宗元丰元年壬戌科(1082)进士。任凤阳府正堂,升江西转运使。孙:德辉、德耀、德荣。均庠生。及其曾孙森、林、景、晃、朂、斐、旻、长、永九人,也多是国学生、郡生。华公至今近千年历史,后裔宗支由瑞安东山、沈岙、金岙、吴界山、东山长巷等,衍传34世(至泰伯公110世)。
  华公后人--汀田金岙吴顺录前辈,年已90岁高龄,是“瑞吴会”发起人、《瑞吴通志》编辑顾问、金岙宗长。他为华公祖源问题,终日挂记在心。据《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原籍闽省莆田,且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华公迁居昆阳,后裔移迁瑞安东山凤林桥。但《平阳吴氏通志》2009版记载:华公居福建长溪赤岸,系远公之孙,宝公之子,迁居平阳镜川、麻步棋盘桥等地,后裔移居瑞安东山凤林桥。
  2016年5月27日,吴义者带领吴顺录前辈、吴中文先生、吴存益副会长等,赴闽莆田、漳州一带寻宗访祖。下午四点,四人至福建莆田城厢区月塘南街559号,“莆吴会”驻地,与莆田吴氏吴剑锋会长联系,当晚在旅馆联系“莆田吴会”吴新堂宗长。28日早上8时,到驻地办公室,查阅核对双方宗谱和相关吴氏资料。华公系吴祭公第八代孙(祭公生烈,烈公生缘,缘公生羽,羽公生清,清公生坰,坰公生成,成公生华)。由吴新堂宗长带领瑞吴4人,到黄石镇重兴路祭公祠堂,众人尊拜祭公灵位及坟墓,召开座谈交流会。据了解:祭公、字孝先、号道成、行十二,系中华吴氏开姓始祖泰伯公第七十世孙,唐末人,原籍河南光州固始。生唐德宗贞元十年甲辰(公元824年),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公元845年)21岁应举乡魁;唐宣宗大中二年戊辰(公元848年)24岁再应漕举,授浙江主簿;唐懿宗咸通元年庚辰(公元860年)36岁任知工部屯田员外郎;唐僖宗乾符元年乙未(874)50岁拜平章政事兼观察使;唐僖宗中和四年甲辰(公元884年)60岁避僭伪之乱奔难至建州(今福建省建瓯市),后举家由建经侯官入莆,初居莆田县北隅灵岩山华严寺,后卜居莆田县黄石水南沈埔(后称钱坡)。秉承德孝家风,开拓进取,督导黎民开垦屯田,兴修水利,开沟挖渠,广种五谷,遍植林果,开发莆田南洋,使民得以生聚,其功不可没。又在黄石潜心办学,开设书院,传播儒家思想和中原文化,卓有贡献。享年83岁,葬鼓楼山下林严屋后坐甲向庚。原妣阮氏、次妣倪氏皆封一品夫人,生二子:侃、攒,俩夫人随二子居任所。三妣江州陈氏封恭人居莆田,葬耕坝坐乙向辛。陈恭人生子四:凤、嗣、烈、育。凤居漳浦承嗣,归固始善进乡看守祠墓。烈、育兄弟居莆田黄石水南钱坡。烈公次子史,第四子养,唐未迁居长溪。公之兄弟发、兴、瑞、良、斌与屯田公本人,合称开闽六祖。
  祭公坟墓建于唐代,历代均有重修。坐落于重兴寺南侧,系功德墓。今保持宋代形制,坐东向西,由龟背形坟堆和祭台等组成,墓丘平面呈“风”字形。坟堆前立墓碑,圭首,高1.8米,宽1米,上刻朱熹笔迹“唐工部员外郎吴公墓”。前有五级墓埕(三合土地面),半月形莲池,周围树木苍翠,景致清幽,乃莆田一大胜境。相传该墓系螃蟹穴,风水好,子孙繁衍兴旺,且多偏居海边,令人羡慕不已。墓园有一口唐井,人称吴墓井,井水甘甜,久旱不干,供人饮用。是海内外吴氏后裔瞻仰、朝拜的重要场所,为涉台文物,已成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吴祭文物”保护单位法人、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黄石吴会”理事长吴国林介绍:祭公坟墓称“台山”圣地(原称鼓楼山),当时祭公后代坟墓都在此地。《瑞安凤林吴氏宗谱》记载:华公至后四代坟墓都在莆田“合山”。台山与合山只一字区别,困扰吴顺录前辈半辈子精神情绪!经过体现证实,使“瑞安凤林支系”找到宗源,解脱90高龄的吴顺录前辈多年的精神枷锁,又受到吴国林宗长与祖地宗亲们的热情招待。
  (二)归宗“种德堂”
  渤海郡瑞安吴氏寻宗。按《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公为祖公之子,岳公之孙,为泰伯公第八十七世。查《一脉相承的漳浦与台湾吴姓》资料:入漳吴姓始祖念二郎、名岳、字猥元、号石庵。原居汀州永定县,宋度宗咸淳年间,移居漳州海澄白埕吴养(浯漾)山(今龙海市东园镇)。岳公生三子:长子则贤守祖传衍海澄一带;次子则惠分衍南靖一带;三子则茂分衍漳浦县南浦乡粪箕湖,后裔再分衍漳浦县石榴镇山城村。祖妣合葬在龙溪鳌仔林、号老婆缚脚(今南浦乡兴旺村),在山城村吴氏祠堂里,有一副对联:浯漾开基绵世泽,鳌林衍派振宗风。
  阅《漳州吴姓开发台湾的故事》、《漳州平和吴江流后裔,寻吴氏本家和族谱》、《漳州吴姓各支系》、《吴岳(念二郎)世系资料》等等。则茂公,元英宗至治年间(约公元1320年),居闽漳州漳浦南浦。生子二:种德、重成。《福建省彰州市漳浦县石榴镇则茂公世系》记载,则茂公长子种德,号饮宾。台湾台北市政治知名人士吴敦义,是漳浦种德公第廿一世孙。查阅诸多资料证实:则茂公为吴岳公(念二郎)第三子,十四郎公之孙,柏公之曾孙,为泰伯公第八十六世孙。《中华吴氏大统世系谱》,则茂公为祖子、泰伯公第八十七世孙,确是有误。
  为了考证瑞安渤海郡祖源,2016年5月28日下午,“瑞吴会”吴义者、吴中文、吴顺录、吴存益等从莆田赴漳州漳浦。下午六点,四人到达漳浦县金浦路,住富源宾馆查访则茂公后裔下落,与“漳洲吴会”吴华会长联系,当晚11点又与漳浦县石榴镇、崎溪村吴开云宗长(则茂公第卄三世孙)联系。5月29日早上9时,宗长们带漳浦吴氏世系资料,双方在宾馆查阅核对无误,系同宗共源。由宗亲们带领到石榴镇崎溪村顶溪社吴氏“种德堂”。经了解:崎溪在清雍正十三年前属南靖县管辖,此后一直归漳州市漳浦县管辖,是漳浦吴姓聚族而居,也是吴氏后裔最多的一个行政村。
  据介绍:入浦始祖则茂公,系吴岳公第三子,妣黄氏,生子二:长子种德、次子重成。种德公、号饮宾生子二:迈卿、进卿,传漳浦县山城、崎溪等地,后裔于清康熙至乾隆年间纷纷迁居台湾。重成公生子三:纯齐、纯洪、晚达。重成公长子,纯齐公传漳浦小山城,部分后裔迁居台湾桃园、嘉义等地;重成公次子,纯洪公、字懋洪,传南靖焦山社(今属漳浦县南浦乡);重成公第三子,晚达公、名伯卿、字宗弘,生子五:德成、德安、德享、德明、德焦。分衍漳浦羅山,部分后裔迁居台、港、澳及东南亚等地。
  经证实,瑞安渤海吴氏属重成公第二子纯洪后裔。纯洪公、字懋洪生应时,应时公生辈,辈公生理齐,理齐公生景宣,景宣公生宏器,宏器公生子二:甫,甫祥。
  经过宗亲的挚诚交谈,又得到祖地长辈们的热情招待,真是同宗共源、血浓于水。
  三、三访闽吴
 (一)远公支系认祖
  编纂《瑞安吴氏通志》即将尾声,仍有二支祖源世系不清。也就是:上望、莘塍、仙降等地始祖远公祖源;陶山、湖岭等地始祖允公祖源。为此,编委会及相关宗支负责人,心情万分焦急。2016年8月5日,吴义者再次带领“瑞吴会”成员:吴中文、吴松金,远公后裔吴定荣、吴荣奎,允公后裔吴炳光、吴邺、吴加棉等8人。冒着烈日高温,赴闽莆田、南平一带寻找远公、允公祖源。首先与“莆吴会”吴瑞堂宗长联系,下午五点,8人到达福建莆田黄石祭公纪念堂。受到莆田“文物保护单位”法人、世界“至德”总会常务副主席、“黄石吴会”吴国林理事长,还有吴瑞堂等十多位长辈宗亲们的热情接待!首先,拜祭先祖灵位和祭公墓,随后,浙闽双方宗亲在祭公堂前召开交流会,核对祭公后裔相关资料。经核对,瑞吴始祖远公,确属祭公第十二世孙。
  祭公妣阮氏、次妣倪氏,生二子:侃、攒;三妣陈恭人生子四:凤、嗣、烈、育。祭公第六子育,育公生要,要公生偃,偃公生香,香公生翰,翰公生志实,志实公生庆孙,庆孙公生子二:长子师常、次子文用,师常公生宪,宪公生简,简公生远。远公是泰伯公第八十一世,系上望,莘塍南垟,仙降梅林等宗祖。经过一番的考查核对,使两地宗亲无比高兴,特别是瑞安远公后裔,终于解开祖宗祖源之谜。同时,“莆吴会”吴国林会长,向“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赠送“祭公图案”绣旗一幅、“祭公纪念像”礼品每人一份。晚餐受到莆田吴氏宗长与宗亲们的热情招待。当晚与福建“南平吴会”吴民友会长联系,并约好次日上午去南平继续寻访瑞吴允公祖源。
  (二)允公支系归宗
  8月6日早上7点,瑞安吴氏8人从黄石镇出发,上午9点半到达“南平吴会”驻地,早由吴民友会长及全体委员会成员等候接待。随后,在办公室召开交流会。同时,南平吴氏特意安排吴氏著名画家吴如桂宗长(南平吴会顾问),现场作画“富贵牡丹花开”彩图一幅,赠送“瑞安吴氏文化研究会惠存”。经过浙闽双方宗亲核对结果,瑞安允公系泰伯公第七十二世、可博公第七世、南平始祖穟公第五世孙。可博公生子二:长舜咨、次舜诩;舜诩公生五:长稀,次穗,三穟,四穫、五程;穟公生子三:长旷,次卓,三浚;旷公生子三:长玲,次佩,三珣;玲公生子四;长究,次安,三康,四宁;安公生子七:长元,次铎,三允之,四绍,五章,六仕廉,七追昌。安公第五子允之公就是瑞安陶山、湖岭等地的宗祖。允公生子六;长拾得,次养,三万,四事,五亨伍,六通陆。经过核实,瑞吴允公宗族渊源清楚、昭穆明序,两地宗亲无限高兴,时隔千年宗族宗亲终于有望团聚。中午得到南平吴会宗贤长辈们的热情招待!
  下午由南平宗长吴香光的带领,一起到南平市南山镇。早在等候的“南山吴氏委员会”班子及宗亲们。在南山吴氏驻地召开两地宗亲会,交流相关世系情况与查阅相关资料,带回一套“南山吴氏宗谱”。然后,大家参观南山宗祠,拜祭南山太祖墓。在南山宗长宗亲们热情强留之下,又在吴泰球理事长家“泰球酒店”欢宴晚餐。
  经过以上寻宗走访,直至认祖归宗,瑞安吴氏各支系,终于理顺祖源、世系清晰。最庆幸的就是:与浙闽及各地宗族宗亲的今后往来搭建新的历史平台,充分体现“天下吴氏一家亲”宗族感情!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及推进吴文化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分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信息搜索]

搜索:
[返回主页] 365比分网址信息交流中心
CopyRight © 1997.7—2020.7